为何A股走势与预期南辕北辙

■ 刘柯

最近高层开始密集关注资本市场,政策面可谓暖风频吹。4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会议特别强调要“放松和取消不适应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出炉,提出要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推进证券基金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

就政策面的力度与预期看,并不算小。《意见》提出要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这里面需要关注的是交易制度改革,这个提法与金融委提出要“提升市场活跃度”遥相呼应。

最近A股在外围市场持续大幅反弹的情况下表现得不温不火,市场似乎在等利好。现在利好来了,资本市场的指导性纲领已经非常明确了,但A股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周五不仅没有跟随海外市场反弹,而且还持续下跌,特别是人气指标科技板块再度被杀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A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南辕北辙”的走势?仔细分析一下,无外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市场对政策的解读似乎还有分歧。高层虽然不断出台激励政策,但在悲观者看来,在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振兴股市政策之前,市场依旧心有余悸。但要知道,政策的落地需要逐步推进,纲领性政策出来了,具体细化政策肯定会紧随而至,相关部门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当然,具体操作政策是什么,以及力度有多大还存在不确定性。

二是A股本身没有像海外股市前期跌得那么厉害,所以反弹的动力不足。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外围如果仅仅是超跌反弹,那对A股确实没有什么牵引力。因为从物理角度看,跌得越多弹得越多,至少A股从这个角度看不具备反弹的动力。当然这也仅仅是一个理由而已,从另一个角度看,既然A股前期跌不动,那至少现在也应该不具备继续下跌的动力。因此,多空双方在2800点附近拉锯就顺理成章了。(下转5版)(上接1版)

三是以科技股为首的市场人气板块始终处于调整状态,而且从周五的情况看还意犹未尽,大有继续下杀的意味,这对市场人气打击非常大。我们知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A股之所以维持着不错的人气,完全靠的是科技板块的崛起,特别是电子信息半导体、芯片和5G等,最关键的是现在这些行业的发展势头依旧良好,国家层面依旧在大力推进,“新基建”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A股反而从年初就率先当了“逃兵”,市场的患得患失在于,要么担心国内高科技产业的海外供应链出问题,要么担忧这些公司的估值太高,有年报季报业绩爆雷的隐患。

四是4月中下旬是年报季报公布的密集期,往年这个时候也会出现一波调整,这就是所谓的“业绩杀”,去年4月甚至成为很多公司年度股价的高点。今年由于有疫情影响,很多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都难有表现,可以说绝大多数都会比去年同期差。这样一个机会,空头肯定会抓住不放。而上述科技股被一再杀跌也与这个因素有关,科技股本身业绩就有季节性,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更容易被空头大做文章。不过大家去看看去年10月科技股的三季度“业绩杀”,随后走出了多少大牛股。

对于以上几点困扰市场的因素,其实根本不用一个个见招拆招,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信心不足。无论是对政策的将信将疑,还是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担忧,都是从宏观到微观信心不足的表现。当然,从具体的情况看,海外股市最近的反弹确实是在大量注入流动性的情况下产生的,美联储动辄数万亿美元的直接输血,欧洲和日本央行更是直接入市买入,肯定对资本市场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A股市场没有这样的“强心剂”,投资者的担忧也情有可原。

那么,A股市场是不是一定要二次探底,甚至再创新低?市场未来的主要扭转力还是要政策的落实情况,就是要有具体的振兴市场、提振市场信心的可操作政策,清晰定位、指明方向、加快落地。此外,还要看科技板块的拐点何时出现。现在一些局部的小热点即便有机会,但难以带动市场人气,特别是医药股的上涨反而会成为做空的新指标,大科技股板块出现拐点,A股才有可能产生持续向上的动力。

(责任编辑: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