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基建”这个词火了,那它是怎么火起来的呢?一个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提及;另一个是央视新闻进行了集中的报道。当然,这是直接原因,更深层的背后,有几个前提,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
1、疫情之下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个人,开始思考如何转型、企业数字化?
2、疫情成了一次压力测试,中国企业家和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开始了解到中国经济真正的软肋在哪里,并迫切希望加以改变。
3、“新基建(新型技基础设施建设,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火了,从宏观经济学家到中小企业、再到A股散户,都在热议。
一时间,“新基建”成为大街小巷,无人不知的热词。然而,新基建毕竟也是基建的一部分,在无人不知的背后,基建和新基建的投资,还是有一些误区,这里和大家做个简单的分享:
误区一、总投资等于年度投资
维持经济的平稳,的确需要基建来带动,而去年年底开始,基建的力度也确实不小,截止3月10日,有25个省区市公布了未来的投资规划,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9.6万亿元;于是,很多媒体就开始大肆报道,基建投资规模50万亿。理论上说,这个报道是没错的,但大家注意的是,这近50万亿的投资是是一个总规划,可能在未来几年甚至十多年才能完成的,它并不是今年的投资额度,所以这个需要再次清楚。误区二、基建、新基建是新的大规模刺激现在,有人将此次基建视为新的大规模的刺激,甚至和2008年的“四万亿”相提并论,认为这是“新版的四万亿”。但是我们需要清楚的是,这绝不是简单的刺激,也不是过去大规模次的翻版。
还是用数据来说话。这张图是11个省级单位2019年和2020年计划的重点项目总投资总额,经过汇总大家发现,11个省级单位2020年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过34.5万亿元,相对2019年下降了1%,2020年的总投资额相对是降低的,也就是说今年的投资总额要小于2019年。
所以,如果仅从数字规模上,显然这个也并不是大规模刺激和新版四万亿的翻版。
误区三、新基建盘子很大
根据广发证券(000776,股吧)的粗略测算目前广义“新基建”在基建整体占比约在15%左右,比例较去年显著上升,年内存在继续上行概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广义的新基建只的是两方面,一个是中创新的,比如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另一个是传统基建的补短板,比如轨道交通等。与此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仔细分析各省发布的投资计划,投资内容大部分还是传统基建,“新基建”体量从广义角度最大也就占10%左右,“还是挑不起大梁”。
在短期内要快速对经济增长形成明显支撑作用,新基建的作用应该仔细分析。在当前环境下,要保持100万亿大盘子的经济总量仍然持续增长,则所使用工具的盘子也需要足够大,因此我们首先需要考察一下新基建的盘子。
我们以中国最发达的省份广东为例,广东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公布的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最高的省份。根据广东省发布的2020重点项目投资列表,与新基建相关的项目涉及金额约为1万亿,占广东省计划总金额近17%,在比例上占据一席之地,其中涉及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金额超过90%,而这一领域严格上来说其实并未包含在中央提出新基建的范畴中。
具体再看,广东各类投资中,铁公基占比为40.5%,而房地产、土储类占比19.5%,类新基建占比14.7%,而真正意义的新基建只有0.5%。因此,虽然新基建备受关注,但其投资金额在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还需很长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基建目前在整个国民经济投资盘子中占比还非常小。
最后,必须要指出的是,虽然基建以及新基建存在一些误区,但是新基建代表国家的发展方向。根据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推动。新基建有助提高资本积累、增加新经济劳动力和推动技术进步,激发中国经济新动能。所以,我们当然是不否定新基建投资给国家经济以及未来发展带来的巨大作用,但是在新基建发展的同时,大家也需要有个清醒的认识。
当然,从投资角度,新基建政策刺激大,涉及范围广,中长期的确定性较大一些。从历史的角度,我们也不能错过这个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巨丰投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