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自有运行逻辑

■刘柯

目前全球资本市场面临诸多难以预测的因素,欧美股市动辄大跌7%以上,原油可以一天崩跌30%,几乎每天都是见证历史的时刻。

现在漫天飞舞的似乎都是对投资相当不利的消息: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发酵,感染人数持续上升,对社会经济冲击越来越大;原油又来凑热闹,在欧佩克减产协议没有达成的情况下暴跌,进而影响大宗商品市场剧烈动荡;欧美亚太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股市持续暴跌,投资者避险情绪高涨,金融危机似乎一触即发。

但我们一一分析,上述不利因素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却未必是坏事。

首先,国内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全国新发病例已经降到两位数,并且还在不断下降;各地复工有序展开,社会经济逐步恢复正常。这对国内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既然海外股市是因为疫情大跌,那么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资本市场的利空就已经不复存在了。此外,各地陆续复工说明经济复苏的步伐开始加快,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全产业链且内需旺盛的国家,也就是说即便出口面临短期挫折,但依靠强大的内需和完善的产业链,我们依旧可以率先让经济回归正常轨道,这就是中国的先发优势。

其次,对于油价暴跌也要一分为二地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对于中国来说怎么可能就一定是利空?虽然中国的很多原油进口是长期协议订单,但随着现货和期货市场价格同步下降,这些长期协议单也是有调整空间的。而且原油价格降了,进口所花的钱少了,可以降低购买成本从而降低输入性通胀风险,这些对中国都不算是坏事。

第三,全球股市此次大跌,与疫情和油价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外股市大多处于历史高位,十多年的持续上涨获利筹码太多,很容易出现踩踏效应。美国道琼斯指数从2008年的不足6000点涨到今年年初最高的29568点,期间没有一次大的调整,这本身就蕴含了风险。要知道,美国经济并没有股市表现得那么强劲,这样一个5倍涨幅的市场基础是什么?是全球产业链分工之下美国企业的头部优势,是全球流动性的不断堆积。但是,现在这个基础出现了动摇,全球产业链在重新构建,全球资金在寻找价值洼地,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剧烈震荡,日本和欧洲股市大多也是如此,都在历史高位附近。反观A股,从2008年以来涨幅不到1倍,这还是这么多年上市了大量新股让指数虚高的情况下发生的,很多个股都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即便是现在的3000点附近,与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比,与100万亿的GDP规模相比,与200万亿的广义货币相比,依旧是资本洼地。这样一个资本洼地会不会成为全球资金新的避险资金池,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