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巨量单边上扬动力是什么?

■ 李志林(忠言)博士

A股市场春节后3周来,以8250亿、8260亿、10431亿逐步放大的日均成交巨量,走出了连续15天的单边上扬走势,只有大牛市才有的持续逼空行情开始上演。等指数调整屡屡落空,调整都在盘中完成。许多人百思不解,是什么动力激发了市场的火爆人气和强劲态势?

2008年美国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许多经济学家预言:这场危机至少持续三五年,美股将出现类似于1929年和1987年那样的崩盘危机。但谁能料到,从2009年6470点开始,美股却在危机中绝地反击,走出了持续了11年的大牛市,上百次创出历史新高,一直涨到29600点附近,涨幅357%。股市上涨提振了社会投资者的信心,更反哺了实体经济的复苏。

新冠肺炎疫情同样如此。2月3日,积蓄了做空能量的空头将大盘从2976点一步砸到2685点。多头看到了最坏的情况,同时也预期了未来的转机,不仅对中国战胜疫情充满了信心,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向好趋势抱有信心。故以连续的放巨量上涨和不断升温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新增资金,催生了A股连续15天的报复性反弹。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来不是在阳光灿烂的时候进行的,而是在天寒地冻时迸发的。80年代末,西方国家集体对中国进行制裁和围追堵截,于是就有了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讲话,以及开发浦东的重大改革决策。1998年,在国企陷入3年困境、通货紧缩的严峻时刻,2001年中国毅然决定加入WTO,随后出现了15年中国经济的腾飞。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同样将倒逼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出现新的突破。比如,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政策层面振经济、保就业;实质性推进国企改革和重点领域开放;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与民生和公共卫生的协调;支持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发展,来带动传统经济转型等。

这些,都在节后3周的A股市场得到了明显的积极回应,中小盘的高科技股一涨再涨屡创新高,从而带动了整个大盘。

从2017年到2019年的上半年,A股一直是周期性大盘股的天下,人们戏称为“喝酒、吃药、抱家电、买保险”行情,千元茅台(600519)等白酒股成为A股的领头羊。公募基金、保险、社保基金、QFII、RQFII一直秉持“唯市盈率论”,以大为美,在周期性传统产业的低估值股进行静态的价值投资,不敢越雷池一步。对高市盈率的高科技成长股、题材股、中小盘股、并购重组股视为鸡肋,从而使市场“二八”现象越发明显。

而节后的上扬行情中,由于科创板和创业板受重大改革举措鼓舞,科技成长股成为人们的首选目标。以科创板为例,90只股中有19只百元股,2只200元股,1只300百元股,1只500元股。创业板也有21只百元股。这些高价股都是各高科技领域的龙头,具有极高的成长性,并代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比拉升贵州茅台(600519,股吧)更能获得市场的认同。遂将整个高科技成长股的上涨空间打开。

再从节后7大指数的涨幅看,3个大盘股指数上证综指、上证50、沪深300的涨幅仅有2.75%、2%、4.5%。而4个小盘股指数深成指、中证500、中小板、创业板的涨幅则是9.79%、8.27%、9.2%、16.6%。可见,高科技股尤为集中的创业板,以16.6%的涨幅遥遥领先于3个大盘股指数,创业板和科创板的火爆走势,是推动大盘各指数上涨的最大推手。

即便从涨幅最小的上证综指的态势看,不仅于2月17日一举补掉了1月23日的跳空缺口,而且连续5天收盘站稳五周均线之上,重返多头市场,还连续两天收在3000点之上,使周K线重归多头形态。

从日成交量看,本周5天放出了9372亿、9999亿、10388亿、10684亿、11710亿的巨量。这是只有2014年年底至2015年上半年大牛市才出现过的超万亿巨量,表明市场做多的热情已充分调动起来。

展望后市,多头形态已然形成,上升空间已经打开。鉴于A股仍是全球股市估值洼地,仍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高点6124点的半山腰,远远落后全球股市的上涨步伐。因此,3100点、3288点(去年高点)不再遥远。但是,大盘单边逼空的快牛走势能尽早演变成横向震荡市,然后进入慢牛,这样,行情才能走得更扎实,走得更远。

选股上,主要关注4条主线:1、万亿成交量直接受益者券商。新规出台后一方面为券商带来业务增量,并将提升市场活跃度、推动市场长期健康向上。投资者可关注512880证券ETF;2、科技创新型的成长主线,直接受益再融资松绑。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电子、计算机、通信、生物医药等行业;3、逆周期调节的周期核心资产价值重估仍将继续,建材,水泥、化工、机械、建筑等有望获益。4、受益于再融资新政的并购重组板块。

但在连续上涨和大涨之后,市场积累了丰厚的获利盘,需要震荡洗盘,考验整固五周均线。投资者应注意高抛低吸,或调仓换股,把握个股轮涨的机会。包括在本轮上涨行情中,涨幅远远落后、刚开始放量起涨的个股。尤其要注意控制仓位,戒满仓。

本文由原作者首发于金融投资报

编辑|陈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投资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