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2020年喜迎“开门红”

1月限售股解禁是否会成为短期变盘点?

本周是一个跨年的交易时间段,承上启下。

沪指延续2019年最后两个交易日的良好上涨势头,并在2020年的首个交易日出现“开门红”走势。当天,上证综指的涨幅达到1.15%,而深成指和创业板指的涨幅逼近2%。

尽管三大指数在昨日出现小幅盘整,但这丝毫没能影响中国股市中长期向好的格局。对于A股的投资者而言,2020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年份。记者林司楠

北上资金持续涌入

2019年以来,以沪股通、深股通为代表的北上资金持续涌入A股,并助推指数持续上涨,而这样的局面在2020年得以延续。

2020年首个交易日,北上资金单日净流入113.95亿元。其中,沪股通57.13亿元,深股通56.82亿元,这是自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第8大单日净流入规模。一个更加值得被纪念的数字是,当天,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36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3517.4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而2017年和2018年,北上资金净流入的数字分别是1997亿元和2942亿元。

“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就是,近几年,外资加速了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步伐,无论是投入金额还是投入频率都在迭创新高。”杭州某券商投资顾问告诉记者,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加速推进,外资限制逐步放开,QFII投资额度限制取消,为外资流入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明晟指数、富时罗素指数、标普道琼斯指数三大国际指数对于A股的纳入与扩容工作加速推进。可以预见,北上资金持续涌入A股的局面在2020年仍将持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前的投资者结构和投资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北上资金对宏观经济的研究、对货币政策走向把握都比较精准。在去年12月,北上资金就大幅加仓降准受益最大的银行股。36家上市银行,仅紫金银行(601860,股吧)、南京银行(601009,股吧)、西安银行(600928,股吧)、杭州银行4股未被增持,其他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加仓,合计净买入91.64亿元。周四,银行板块指数放量上涨1.5%,创近两年新高。

昨日,北上资金涌入A股的步伐还在继续。截至当天收盘,深股通累计净流入25.17亿元,沪股通则流入20.83亿元,两者合计净流入46亿元。巨丰投顾分析指出:“北上资金增持上市公司的数量再次增加,继续保持净增持状态。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被北上资金增持的个股较多。从板块方面看,通信和农业板块被主力资金增持力度较大。而综合和传媒板块被北上资金小幅减持,需要注意。”

限售股解禁成短期风险点

虽然北上资金加速涌入,但1月的解禁规模也非常凶猛。2020年1月,A股共有187家次上市公司解禁,涉及股份556.94亿股,解禁市值为7101.26亿元,占A股总市值比为1.09%,创下2015年7月以来的单月新高。以昨日的收盘价计算,1月份有12只股票解禁市值超100亿元,排名前两位的中油资本(000617,股吧)和顺丰控股(002352,股吧),解禁市值超过千亿。

上述券商投资顾问告诉记者:“所谓的解禁股,指的就是限售股过了限售承诺期,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的股票。”

“解禁股,分为大非解禁股(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在股改两年以上方可流通)和小非解禁股(即股改后,对股改前占比例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在股改一年后方可流通)。由于大小非手中握有巨量的股票资产,因此,即便是体量庞大的公募基金在投资时也要看它们的眼色行事。而对A股市场来说,大小非减持是制约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换言之,从短期来看,1月份限售股解禁已经成为短期A股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点,但中国资本市场中长期向好的走势不会因此改变。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黄付生表示,2020年全球宽松潮利好新兴市场股票。投资者可静待2020年下半年的牛熊切换,上证综指有望冲击3600点。黄付生认为,2020年第一季度CPI压力释放,后续降息等货币宽松空间打开,利好银行、地产等指数权重板块的估值修复;假设2020年银行、地产各自估值修复至历史中枢,结合盈利情况,预计将出现30%的行业涨幅,由此将带动上证综指站上3200点;叠加成长5G产业链2020年进入业绩加速期,形成戴维斯双击,将进一步打开指数空间;整体来看,2020年上证综指的指数区间有望达到3200-3600点,中性情景为3300点。

在具体投资机会上,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指出,当前科技主线估值相比美股相应龙头公司可能偏高,而权重指数相比标普500有更高的性价比,12月以来外资大举增配低估值的银行、家电等行业,预计节前“小康牛”行情的预演仍将持续。但他同时表示,1月后期,潜在外部和业绩风险或开始出现,热度逐渐减弱,预计市场会延续风格转换,低估值价值接力高估值成长,延续对低估值且受益经济预期企稳品种的推荐。

(责任编辑: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