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校级重点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

三大校级重点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

三大校级重点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

商报记者陈敏娜通讯员冯晓

悠悠京杭大运河,自北而南穿杭城而过。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面子,那么大运河就是杭州的里子。它滋润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的成长,也深刻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迁,更见证着一家医院的华丽蜕变之路。

矗立于大运河畔的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也就是杭州人最为熟悉的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迎来了70岁生日。

70年来,怀抱悬壶济世使命担当的几代人筚路蓝缕、风雨同心,撑起了医院实力与口碑,让医院从当初20几人的“拱宸桥卫生站”成为如今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昨天下午,杭师大附院举行了建院70周年庆典活动。

砥砺奋进,“拱宸桥卫生站”华丽蜕变

100多年前的拱宸桥东片,曾是荒芜之地。1896年,日本人在此建造洋关(即当时的“杭州海关”,如今旧址位于杭师大附院内)。

1949年杭州解放后,洋关转身为由20多名医务人员组成的“拱宸桥卫生站”。1953年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拱墅区公费补助门诊部。1954年10月“杭州市第二医院”正式成立,并在同年12月20日对外开放,1976年改名为“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此后,医院在医疗改革、专业特色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科研教学、对外业务拓宽、医疗用房建设和后勤改革配套多方面都不断发展壮大,并取得可喜成绩。1991年被原浙江省卫生厅评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和省级文明医院。

1999年,医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年,医院更名为“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成为医学高校附属医院。随着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医院也先后更名为“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继续保留“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牌子。此后,医院在医疗环境、服务质量、队伍建设和综合实力等方面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12年被原浙江省卫生厅评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的提升跨越。

经过七十年的砥砺奋进,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杭师大附院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开放床位1408张,高级职称专家370余人,博士硕士300余人,设有45个临床医技科室,技术指导20余家基层医院,服务人口两百余万。

精益求精,医院探索全面发展道路

一家医院在老百姓(603883,股吧)心中的口碑和品牌,是通过医院服务、医护人员技术、医院文化、患者体验等方面综合提升来建立的。七十年来,杭师大附院不断强化学科建设、提升内涵质量、改善医疗服务,医院迈上了党委领导、内涵提升、特色发展、服务为民的道路。

医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制定医院章程,规范内设机构设置,健全议事规则,完善规章制度,推动医教研等各项工作协同发展。

医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医疗质量与安全考评体系,对关键核心质量指标实时管控、量化考核,并运用PDCA、品管圈等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引入德国KTQ医疗质量体系标准,打造国际化精品医院,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医院先后成立“代谢性疾病中心(MDC)”、“综合肿瘤诊疗中心(CCC)”、“肺部结节联合诊治中心”及专病/专科特色门诊,推进学科人才建设,提升特色品牌影响力。

医院始终紧跟国家医改方向,贯彻医改政策。2018年首次以全面托管形式承担桃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探索高水平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模式;与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度牵手,借助KTQ质量管理建立医联体“医疗质量联盟”,实现一体化、同质化管理。与多家基层医院成立“腹部微创外科联盟”、“便秘与盆底疾病诊治联盟”等,以技术联动的形式促进更多基层单位的学科发展。2019年,医院全面托管德清中西医结合医院,进一步建设跨区域高水平紧密型医联体,发挥特色,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技术流动,管理及文化融合,惠及更多民众。

医院出色完成如7.21三墩爆燃事件、登革热疫情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各项工作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如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发改委、财务部联合授予“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胸痛中心升格为全国胸痛中心示范基地并通过国家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认证,医学检验科通过ISO15189复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通过国家复检,获得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荣。培养的医学生参加2017-2019年国家、区域、省级医学技能竞赛获奖18项。

医院深化落实“最多跑一次”政策,实现多卡融合、诊间结算、信用支付、智慧医疗、一站式服务、整合急救、诊间远程会诊、多学科联合门诊等多项惠民措施,并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让看病更便捷、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

凝心聚力,三大校级重点研究所挂牌成立

与新中国同岁的杭师大附院一路砥砺前行,实现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全面跨越发展。在昨天的院庆活动现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所、肝病与代谢研究所、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三个校级重点研究所正式挂牌。

“从管疾病到管大健康,如今的医疗服务已植入预防医学的概念。这几年,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在增长,各群体中,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关注度最高。成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所,正是依托杭州师范大学心理与脑认知学科的优势顺势而为。”作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科牵头人、杭师大附院党委书记骆宏表示,新学科依托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研究院,整合医院专家力量,携手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院校人员共同参与、加大硬件投入。平台建成后,主要研究三个方向:一是发病率较高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包括儿童和成人;二是儿童情绪障碍,如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研究加强儿童情绪管理的方法;三是聚焦网络成瘾问题。

脂肪肝研究一直是杭师大附院的优势,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前列。肝病与代谢研究所的牵头人、杭师大附院施军平教授介绍,研究平台将重点开展脂肪肝新药的临床试验,以及脂肪肝诱发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特别是研究脂肪肝与早老性老年痴呆的关系以及防治策略。同时,医院也将与社区联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的脂肪肝患者全程、分层管理模式,推动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落地。

肿瘤也一直是杭师大附院的重点学科之一。研究所牵头人、杭师大整合药学院院长、整合肿瘤学研究院院长谢恬表示,研究所重点聚焦肺癌、消化系统肿瘤、乳腺癌和生殖系统肿瘤的炎癌转化、化疗耐药和肿瘤转移、肿瘤免疫的机制研究,做到预防与治疗并进,同时主要借助中西医结合手段,探索预防肿瘤的中西医结合干预策略、寻求中西医结合延缓或克服肿瘤耐药及复发转移的技术和方法、推动创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培养一批临床科研并重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造福癌症患者做出贡献。

以人为本共同提升医患幸福感

医护人员的诊疗服务态度,决定着医疗服务温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感受。

医院推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叙事护理、叙事医学,让爱带着人文的温度、带着情感的滋养走近每一个病人,满足他们身体和心灵的需求、陪伴他们走过夜的黑,疗愈他们内心的痛。

而员工是医院发展的原动力,为此,医院构建“以员工为导向”的员工支持服务“EAP”体系,让医护人员在工作场所能够得到同事的支持性激励,帮助医务人员有效增强耐受压力,减轻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品质。

杭师大附院是华东地区首家通过KTQ认证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积极学习德国KTQ医疗质量改进的管理工具,并且成功地将这套“管理工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实现了“像你说的那样去做,如你做的那样去说”,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患者服务的有效提升,员工关怀的日渐升温,都让这家医院真真实实地向“德国医疗品质”靠拢。

顺应新常态,凝聚新力量。面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医院将立足杭州国际化都市定位,凝心聚智、精心谋划、科学考量、合理布局,全力打造成为党的建设更加完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特色学科建设及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医疗优势、教学育人、科研创新、品质管理、文化生态等水平符合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具备德国品质的医疗及教学国际化医院,建立现代人文的管理模式,用“仁心仁术”和“博爱博学”为“健康杭州”、“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