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正在机构化?道阻且长!

A股正在机构化?道阻且长!

【付之一笑】

股票市场的信息披露更加充分及时、对投机炒作的严刑峻法、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文化的形成、机构成熟化,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付建利

2019年的A股市场,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所谓“核心资产”的上涨,不少市场研究和分析人士认为,“核心资产”的上涨,主要是因为公募基金、外资等机构资金所为,这表明A股市场正在向机构化迈进,而机构化正是成熟市场的一大特征。不过,如果冷静下来仔细思量,“核心资产”的上涨,可能并非主要是因为A股市场的机构化,更为真实的原因,可能还是宏观经济大背景以及市场情绪使然。

持“A股正在机构化”观点的人士主要逻辑,在于今年以来白酒、医药、科技等所谓“核心资产”的上涨,而这些“核心资产”,主要的持仓资金为机构资金,而A股市场大量非核心资产,也就是不被机构重仓持有的股票,表现都不怎么样,市场的结构化特征非常明显,这势头颇有点类似于港股和美股市场,大量业绩不咋地的股票基本上长期无人问津,沦为所谓“仙股”,而业绩持续增长的股票被机构重仓持有,涨幅可观。与此同时,散户炒股越来越赚不到钱,因为市场对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乎,大量散户逐渐被“消灭”,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者,就是机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和长期投资越来越成为市场的主流,这就是所谓“机构化”的主要特征。

如果A股市场真的走到这一步,当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机构长袖善舞、散户离场落个清净,市场的有效性越来越强。然而,如果仔细研究一下A股市场,发现情况可能并非如此,首先,今年以来涨幅不俗的“核心资产”,确实不少是机构持有的品种,而且不排除有些股票是机构“抱团作战”,但从整体上来说,“核心资产”的上涨,离不开整体经济增速下滑这个大背景。

在经济下滑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核心资产”的业绩上涨最明显,以机构为代表的资金,涌入这些少数资产,其实不奇怪,很好理解,因为只有“核心资产”才最安全,说千道万,业绩增长才是王道!而这些“核心资产”的挖掘,需要专业能力,比如对产业上下游的深度了解、实地调研、财务分析,这是一般散户所难以胜任的。同时还需要耐心坚守,短线炒来炒去是无法享受“核心资产”上涨的盛宴的。

其次,大量散户无缘“核心资产”行情,是因为A股市场整体是下跌的,市场情绪比较低落,大量散户早已被深度套牢,没有增量资金加入到“核心资产”的盛宴中去。本质上来说,A股散户被边缘化,是因为在系统性行情缺失的前提下,市场情绪低落,散户没有增量资金跑步入场,或者没有赚钱效应的刺激,入场意愿很低。

如果A股市场再来一场系统性的牛市,可以肯定的是,大量增量资金会汹涌奔入A股市场,在赚钱效应的刺激下,市场情绪会短时间内高亢起来,题材股和概念股的行情将再次绽放、此起彼伏,这从历次牛市便可看得一清二楚。系统性的牛市行情里,面对估值飞上天的题材概念行情,理性的机构会再次感到“不可理解”,而非理性的机构资金,也会像散户一样,对题材概念股炒得不亦乐乎。

在A股市场,除了产业的周期和股票市场的周期,其实背后还有一个市场情绪的周期:当市场情绪低迷时,有限的存量资金会集中狙击业绩确定性强的“核心资产”,甚至把估值打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当市场情绪乐观时,大量的民间财富会成为汹涌而入的增量资金,题材概念股会一飞冲天、妖股辈出,因为这个时候题材概念股涨得最凶,至于潮水何时退去,那是后面的事情。市场情绪的这种周期性演化,决定了市场上散户和机构力量的此消彼长。

什么时候会形成所谓“机构化”呢?这其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股票市场的信息披露更加充分及时、对投机炒作的严刑峻法、对内幕交易和各种利益输送的零容忍、上市公司诚信经营、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文化的形成、机构成熟化,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机构占主导的市场,市场的炒作主线,肯定是业绩,以及估值和业绩增长的匹配度。

A股市场的机构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