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银行一季度信用减值超净利,股权高比例质押存隐忧

西安银行一季度信用减值超净利,股权高比例质押存隐忧

西安银行作为西北地区首家登陆A股市场,根植于三秦大地的城商行。面对“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西安银行将如何把握?


然而,就西安银行近期的经营状况来看,似乎还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一季度信用减值超净利润


从西安银行2024年一季度报的披露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其资产规模整体呈现稳步攀升的趋势。截至3月末,西安银行的资产总额为4410.5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88.55亿元,增幅2.05%;负债总额为4094.05亿元,较年初增长了81.30亿元,增幅2.03%。


西安银行的贷款及垫款总额由年初显著增长至2112.74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32.71亿元,增幅6.70%;吸收存款总额为3069.23亿元,较年初增长了43.64亿元,增幅1.44%,西安银行的存款总额远高于贷款总额,这对西安银行来说,资金配置上或面临一定的挑战。


今年第一季度,西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85亿元,同比增长4.44%。但从数据上来看,这一增长并非由利息净收入所驱动,而是来源于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5.46%至6.47亿元的非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的34.25%,所占比重同比增长11.24个百分点。


    在西安银行非利息净收入中,主要由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公允值变动净收益带动增长。今年年第一季度,西安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0.71亿元,同比增长28.00%;公允值变动净收益实现3.99亿元,同比增长176.26%。投资收益为1.75亿元,较去年同期2.17亿元同比下降19.49%,投资收益有所下降。


而作为西安银行营收主要来源的利息净收入,在今年第一季度仅实现12.40亿元,同比下降10.80%,由上年同期占营收总额的76.99%下降至65.75%。


在利息净收入中,第一季度,西安银行实现利息收入为37.90亿元,仅同比增长0.56%,这一增长较上年数据来看几乎微乎甚微;但其第一季度发生利息支出为25.51亿元,同比增长7.20%,较上年同期支出增幅较大,在利息收入增幅疲乏的背景下,直接将西安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长拉至负值。


总体来看,今年一季度,西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85亿元,同比增长4.44%营业支出11.87亿元 同比增长7.32%。


其中,业务及管理费用、信用减值损失等关键成本项目均有所上升,业务及管理费用从2023年的4.06亿元增加到4.20亿元,而信用减值损失更是从6.73亿元增加到7.41亿元。这些成本的增加,直接侵蚀了西安银行的利润空间。


引人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西安银行的净利润仅实现6.83亿元,同比增长3.85%,甚至低于其第一季度的信用减值损失7.41亿元。

 

资产质量提升有限


除了经营业绩承压,西安银行资产质量的下滑也不容忽视。


虽然西安银行在一季度加大了计提力度,在贷款损失准备上较年初增长了4.71亿元,但这并不意味这资产质量有所优化。


截至2024年3月末,西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由1.35%上升至1.43%,增长了0.0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总额为30.9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3.34%;近三个月西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有所增长,但拨备覆盖率却从197.07%下滑至189.19%,下滑了7.88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整体呈下行趋势。


从贷款五级划分来看,截至报告期末,西安银行的正常类贷款占贷款总额的94.38%,较年初增长了0.10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贷款总额的4.19%,较年初下降了0.18个百分点;次级类贷款占贷款总额的0.95%,较年初增长了0.11个百分点;可疑类贷款占贷款总额的0.23%,较年初下降了0.03个百分点;损失类贷款占贷款总额的0.25%与年初持平,虽然关注类贷款不中有所下降,但次级类贷款的增长,这也给西安银行的信贷风险带来一定挑战。


实际上,西安银行的资产质量在2023年年末就已经呈现不良双增的局面,在2023年年报中,西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5%较上年末增长了0.10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为27.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96%。


西安银行在年报中对此表示,主要受部分房地产客户和零售业务风险等方面的影响。作为西安银行的第四大贷款行业,截至2023年末,西安银行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为102.17亿元,相比上年末增加了10.83%,虽然并未披露房地产业贷款的不良率,但年报中表示,银行总体不良率的增长受部分房地产客户等的影响。


此外,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稳健性的“护城河”。截至报告期末,西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55%、10.26%和10.26%,分别较年初下降了0.59、0.47和0.47个百分点,虽然这些比率仍然高于监管要求,但整体却有所下降,在面临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西安银行仍要注意自身的风险管理。

 

公司治理被问责


在公司治理方面,2024年4月25日,西安银行收到陕西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廖志生采取责令改正监管措施的决定》显示,西安银行独立董事事雎国余、廖志生截至2022年11月已连续任职满6年。其中,雎国余2023年3月已经提交辞职报告,但西安银行至采取监管措施日未完成独立董事的补选工作;廖志生明知连续任职已超6年,仍继续任职并领取津贴,至采取监管措施日未向董事会提交书面辞职报告。


对此,西安银行回复称,廖志生自2022年8月6日首次书面沟通请辞事宜后,又多次督促西安银行推进调整独立董事的相关工作,在此期间,廖志生对西安银行暂缓其辞去独立董事职务以确保公司治理有效运行的请求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理解和配合。


目前,廖志生已于于2024年4月29日向公司董事会递交了正式的辞职报告,申请辞去西安银行第六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及董事会相关专门委员会职务,但由于廖志生辞职将导致公司独立董事人数低于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在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新的独立董事并经监管部门核准任职资格履职前,廖志生仍将继续履行公司独立董事及董事会相关专门委员会职务。


西安银行另一名独立董事梁永明也于2024年5月7日因任期即将届满,向公司董事会递交了辞职报告,申请辞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及董事会相关专门委员会职务。


与此前两名独董辞职之时情况相类似,西安银行表示,梁永明同样还需要继续履职。主要还是因为目前西安银行的董事会11人,独立董事则为4人,这就导致西安银行任意一名独董离职都会导致西安银行独董人数低于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所以即便独董辞任,也需要履职到新独董选举产生,并且任职资格被核准。


除此之外,西安银行的董秘石小云因工作调动问题,于4月29日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了辞任报告,将不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董秘空缺期间有梁邦海代为履行董秘资格。


在诸多的人事变动中,西安银行也迎来了新一任“掌舵手”,西安银行4月29日发布的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中,审议通过了《选举梁邦海先生担任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行长的议案》,在履行相关程序并报监管核准后,梁邦海将正式接任该行董事长一职。


领导层的不完善,似乎对西安银行的战略执行也会造成一定拖累,目前身兼西安银行行长、董事长、董秘三职务的梁邦海,在面临业绩和高管合规的双重挑战,该如何带领西安银行来应对,还将由市场和时间给出答案。

 

股权大比例质押存隐忧


另外,西安银行前十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情况,也给西安银行的股权稳定性蒙上了阴影。


一季度报数据显示,报告期末显示,持股数占西安银行总股本14.27%的第二大股东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质押股权6.34亿股,占其持股总额的100%;持股数占西安银行总股本2.56%的第七大股东西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质押了0.50亿股,占其总持股数的44.01%;持股数占西安银行总股本2.26%的第八大股东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质押了0.50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49.69%;持股数占西安银行总股本1.69%的第十大股东金花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持的0.75亿股全部被冻结,占其总持股数的100%。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银行5月7日发布了《关于股东解除部分股份质押及再质押的公告》。公告显示,第八大股东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本次解除质押及再质押公司股份0.34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33.98%。西安曲江文化本次解除质押及再质押后,累计被质押股份0.50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49.69%。


一般而言,银行股东股权的高比例质押可能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一、可能对银行股权和日常经营管理的稳定性产生影响。高比例的股权质押可能使银行的股权和日常经营管理处于较不稳定的状态。如果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取的贷款出现违约,可能会对银行造成损失,进一步加剧这种不稳定性。


二、对股东权利的限制。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中明确指出 ,明确股权质押比例超过50%的大股东不得行使表决权。这可能会影响股东参与公司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能力。


三、银行股价存在“爆仓”的风险。如果股东使用持有的银行股权质押贷款,且银行股价下滑而股东未能及时补仓,就可能出现质押机构强行平仓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爆仓”。这可能导致银行股价暴跌等不利情况。


四、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影响。如果大股东持有的股权质押涉诉、拍卖,或大股东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银行进行资本补充。


排行榜

  • 日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