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产规模在东北位列头部之一的大连银行,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不甚理想。
在服务振兴东北的重大战略上,以及未来如何提振经营业绩等方面,大连银行对《商讯·公司金融》表示,“我行坚持把服务东北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业务网点布局,重点支持省内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加强区域信贷投放力度。一是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二是加大地方重大项目融资支持、三是加强地区行业产业研究、四是加大区域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五是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六是强化区域客群建设。”
不过,从经营业绩上来看,近年来,大连银行业绩持续不振。尽管在不良资产的处置上,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尚未看到很大的转变。另外,在大连银行内控、合规方面也存在问题。
经营业绩难以提升
从大连银行发布的三季度报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大连银行的资产依然处于增长的态势。截至9月末,大连银行的资产总额为4868.75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为2529.61亿元;负债总额为4503.74亿元,其中吸收存款为3275.33亿元。
从经营业绩上来看,并不理想,今年前三季度,大连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处于双降的境地。前三季度,大连银行的实现营业收入33.66亿元,实现净利润4.91亿元;同比2022年分别减少26.02%、20.55%。
《商讯·公司金融》注意到,在今年前三季度,大连银行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是净利润的2.5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侵蚀了当期的净利润。
对于,今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情况,《商讯·公司金融》函至大连银行,大连银行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行紧抓机遇,笃定实干,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行立足城商行战略地位,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切实履行地方法人机构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的基本职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强化重点领域服务精准度。持续夯实资本结构,本年一季度,我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永续债50亿元,并成功申请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40亿元,合计补充其他一级资本90亿元,进一步提升资本实力。”
其实,大连银行一直在饱受业绩低迷的“摧残”,即使在2021年商业银行整体回暖的情况下,大连银行的业绩依然未能回升。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大连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16.31亿元、12.51亿元、10.04亿元、8.02亿元和6.51亿元,同比下降10.14%、23.33%、19.73%、20.1%和18.79%。
对于如何扭转经营上的困局,大连银行表示,“未来,我行将继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会议工作精神,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全行改革发展全过程、各环节,指导我行高质量发展。坚持城商行市场定位,全力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深化结构调整,依托实体经济和惠民本源实现业务结构优化。坚决防控金融风险,做优增量资产、管好存量资产、调整资产结构,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提升资产质量。不断提升经营水平,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保持资产负债协调增长,加快资产投放,做大客户基础,做优产品提升,加快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培育合规文化,强化合规经营,夯实内控基础,牢牢守住合规底线,打造稳健可持续的内生环境。”
不良贷率有所增加
其实,在资产质量方面,大连银行不良资产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2015年,大连银行曾引入的控股股东中国东方资产就是专业处理不良资产的五大AMC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如今8年时间过去了,不良率仍不理想。
截至今年9月末,大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59%与160.48%。较年初的资产质量有所下滑。
截至9月末,大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59%与160.48%。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09%,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降了2.92%,整体的资产质量再次下降。
而且,从贷款五级分类来看,截止9月末,大连银行的正常贷款为2236.70亿元,较年初增加了56.87亿元;关注贷款为302.59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8.54亿元;次级贷款为43.60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32亿元;可疑贷款为11.43亿元,较年初增加了0.25亿元;损失类贷款为12.38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93亿元;不良贷款合计为67.40亿元,较年初增加了4.48亿元。
从数据上来看,大连银行关注类贷款、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不良贷款均上升,未来大连银行不良贷款率继续下行的压力较大。
对于大连银行在上述回复中所称的“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商讯·公司金融》在阿里拍卖平台检索“大连银行不良资产债权”发现,年初至今,大连银行共在阿里拍卖平台处置31笔不良资产债权。金额最大的为今年6月流拍的大连银行5笔不良资产债权,转让起始价为9.214亿元,该转让价是在本息合计的价值上约为3.76折出售的。但却没有一人报名,最终流拍。
在大连银行处置的不良债权中,出现最多的就是位于“中山区桃仙西街”的一系列房产,也是处置最成功的的,成交的大多数为1人报名,一人出价,单价在千万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大连银行在2022年的年报中曾表示,为有效化解不良贷款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分别与属地四大AMC(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AMC建立互访机制,与淘宝、京东等网拍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全面部署不良资产推介工作,并充分开展重点处置项目招商宣传”。
对于“为何大连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还是未能有效缓解”,大连银行回复《商讯·公司金融》表示,“2023年初以来,我行持续夯实管理根基,聚焦关键任务,积极推进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一是明确清收目标,根据不良资产的情况分类施策,采取多种方式化解风险。二是市场化引进专业处置人才、打造专业处置团队,提升整体处置能力。三是完善不良资产处置制度和流程,优化分级授权机制,提高处置质效。四是参加不良资产处置培训和论坛、增加同业交流,与AMC和社会投资者积极对接。在上述多项措施的推动下,全行不良贷款控制在合理水平。”
内控不到位被罚
在大连银行的内控机制上,其实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尤其是债券业务的被暂停,更将直接影响其经营业绩。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的滨海金罚决字〔2023〕号显示,大连银行天津滨海新区支行因贷款“三查”不到位被罚款30万元。时任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支行客户经理李辰负有直接责任,被予以警告。
今年10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披露称,前期,经2023年第8次自律处分会议决定,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业务存在违规行为,被予以严重警告自律处分。目前,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业务权限已被暂停,并限期整改。而就在今年5月份,大连银行就曾因债券业务被交易协会给予警告处分,并令其整改。
对于债券业务的被暂停,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该类业务权限被暂停,意味着该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业务方面暂时不能继续开展交易。出现这类问题的根源与银行的内部管理、合规控制等方面有关。具体来说是存在以下情况:
内部管理不足:银行内部管理存在漏洞或不足,导致在债券代持交易等环节出现问题,这反映出到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合规控制等方面。
合规意识不强:银行员工在执行交易时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导致违规行为的发生。
系统缺陷或错误:银行系统存在缺陷或错误,导致在债券代持交易等环节出现错误或无法正常运行。
今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分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大连银行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被罚款446万元。
最近几年,大连银行的经营业绩一直不理想,现在债券业务的暂停更是令其雪上加霜。这不仅想起这么多年,当年中国东方资产成为大连银行的股东后,时任中国东方资产副总裁李欣曾表示,“不会放弃对大连银行上市工作的准备,在对大连银行进行资产改造后,会帮助其未来两三年内完成上市”。
但大连银行的上市之路,时至今日依然未能成行,《商讯·公司金融》询问大连银行是否还有A股上市计划时,大连银行表示,“目前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股估值偏低,无论A股还是H股,首发价格仅维持不破市净率,不能获得较好的发行溢价,多家商业银行二级市场价格破净。待资本市场时机成熟,内部条件达到预期,大连银行将在最短时间内重启上市。”
获大股东支持
目前,大连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依次分别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0.29%,为控股股东、大连融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1.05%、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持股3.97%、山西建龙钢铁有限公司持股3.77%、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65%、大连实德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65%、辽宁宏程塑料型材有限公司持股2.38%、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38%、大连新型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99%、锦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79%。
根据企查查显示,现大连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中有1位股东存在信用问题,被列入失信名单;2位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和限制高消费。
大连实德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失信被执行人记录2条,分别为2018年和2022年的;历史失信被执行人记录2条,分别为2018年和2021年的;在其所涉的207件司法案件中,作为被告的案件身份为92.27%。持有的大连银行股权处于质押并冻结状态。
前十大股东中,另有两位股东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和限制高消费。大连新型企业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现列入被执行人1次,历史被执行人77次;在135件司法案件中,96.30%的案件身份是被告。锦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列入被执行人2次,历史被执行人71次;限制高消费62次,历史限制高消费3次;在145件司法案件中,73.79%的案件身份是被告。所持股权处于质押并冻结状态。
除此之外,在退出前十大股东行列的东兆长泰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失信被执行人记录15条,最早为2021年产生的,历史失信被执行人记录6条;限制高消费93条,历史限制高消费9条。
而且,截至2023年6月末,数据显示,大连银行前十大股东合计质押冻结股权数量为9.52亿股,占总股本的12.61%。
目前,距离前十大股东中的大连实德集团有限公司现被列入失信名单已过去了5年,东兆长泰集团有限公司3年,这两家单位却依然为大连银行的股东。这与现行的《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规定明显相悖。
根据《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商业银行股东应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纳税记录和财务状况,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监管要求;同时,规定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名单的,禁止成为商业银行的股东,入股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股权5年内禁止转让,质押的股权必须是可转让的股权等规定的要求。
或许,大连银行迟迟未能进军资本市场可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老赖股东”带给它的股东结构稳定性的隐患,这也为其股权融资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对于股东存在的信用问题及股权的处理,大连银行对《商讯·公司金融》表示,“我行积极跟踪和评估涉诉股权风险及影响,积极协助股东和法院处置股权,认真审核承继主体股东资质,促进涉诉股权实现稳妥处置,处置流程符合监管要求。”
前十大股东中过半数股东的股权处于质押或者冻结的状态,是否会影响大连银行的经营管理及人员结构的稳定性,大连银行对《商讯·公司金融》表示,“一是股权结构稳定。中国东方为我行控股股东,大连融达代表大连市政府出资,为我行第二大股东,中国东方及大连市政府合计持股比例达到60%以上。二是控股股东优势。中国东方控股后,推进我行治理结构优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防范化解风险,强化战略和业务协同。我行依托中国东方的金融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三是股东关注、支持我行经营发展。2021年我行完成增资扩股,中国东方、大连市政府、山西建龙钢铁有限公司等股东向我行注入资本,募集资金28.35亿元,我行资本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四是维护股东权益。我行股东依法以所持股权对外质押融资,属于一般商业行为,我行合理控制股权质押比例,总体股权质押比例低于20%,符合监管要求。”
“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个别股东资金出现问题,不能按照约定偿还借款,质押股权涉诉查封及司法执行,我行积极跟踪和评估涉诉股权风险及影响,积极协助股东和法院处置股权,认真审核承继主体股东资质,促进涉诉股权实现稳妥处置。股权质押或冻结情况对我行经营影响较小,不存在影响人员结构的稳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