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城市管理者有强迫症,就怕他的审美还很单一。
前不久,沧州市新华区一条街道店铺被统一安装“黑底白字”招牌。
主打一个“殡葬风”。
很多路人一条道走下去,别说消费欲望了,差点被吓得魂飞魄散。
前段时间,决策层反复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
我也不知道相关城市管理者是怎么深刻领会精神的?
上面说要拿他们当“自己人”,于是就把自己的审美强加到“自己人”身上去了。
上面说要“提供更多机会”,于是强行给他们换了新招牌。
好在现在网络发达,有人拍了段子上传后,引起了数千万的围观,评论区好不热闹。
当地可能也是顶不住舆情了,一夜之间,又以异常高效的行动力,连夜拆除了这些招牌。
据说后续还会装新招牌,颜色可以选择(红、蓝、绿三色)。
拆了换,换了又拆,这一来一回,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这钱让谁去掏呢?
马上就2025年了,离林毅夫等专家预测的“进入高收入国家”,只剩13天。
我想提醒一些人,不是什么蔬菜都能像韭菜那样,割完一茬,还能接着长好几茬的。
大部分蔬菜,割了就是割了,你不补种,地就荒了。
我还想提醒一些人,现在国家正在进一步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把“zhan”又改为“Station”了,还对越来越多的国家免签了。
但这些海外游客来到中国某个城市,看到一条街都统一使用一样的招牌,又会产生怎样的观感呢?
还会不会有投资和消费的欲望呢?
其实,统一招牌这件事,很多地方都有,沧州只是因为“审美出格”被曝出来了。
很多没曝出来的,只能吃哑巴亏。
对于商家而言,作为平等的市场主体,依法享有自主设计商标、商铺招牌的权利。
很多时候,一个充满个性的招牌,就能为商家招揽不少客户。
但有些城市管理者吧,似乎见不得市场经济的百花齐放,愣是以“影响市容市貌”等理由,要强行改上一改。
而且往往冠之以“依法整改”的名头。
商家还不敢不不服从,因为不服从,或许“好日子”就会在后头。
统一招牌,到底对城市管理者有啥好处?
改的不好,商户生意就差,税就交得少,到头来影响还是自己的福利奖金。
我是想出脑膜炎,也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图什么呢?
因为他善?还是说承包招牌工程的人,是真正的“自己人”?
答案在风中飘荡。
最后,祝有关单位的相关账目和执法材料,能在未来经得起“组织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