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疫情”战,专业级短内容是下一个金矿?

2020-03-04 16:49

流媒体 短内容

流媒体“疫情”战,专业级短内容是下一个金矿?

作者|大娱乐家 来源|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扩散范围依然在持续增加,上周,美国卫生部门官员也陆续发出了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影响的警告。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周五说,该病毒可能很快传播到世界上每个国家,而就在3月1日凌晨美国本土出现了第一例死亡病例。

伴随着上述那些表态与现实的则是资本市场呈现出来更加强烈的不安情绪,上周美股几乎天天出现上千点暴跌的惨状,来到上周五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暴跌逾4%,道琼斯指数再度暴跌1191点,最近4个交易日道指暴跌11.13%,跌去3226点,4个交易日美股市值蒸发33万亿人民币。科技股更是成为了暴跌的重灾区,进入2020年表现强势的特斯拉暴跌12.81%,微软下跌逾7%,苹果、英特尔跌幅超过6%,谷歌、英伟达跌幅也在5%以上。

不过就在这种愁云惨雾之中,同为科技娱乐版块的Netflix反而逆势而上成为了上周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中表现最好的10支股票之一,截至上周五,Netflix的股价在一周内下跌约5%,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已下跌逾13%。

流媒体“疫情”战,专业级短内容是下一个金矿?

▲Netflix 股价

在疫情全球化的趋势下,被迫宅在家的消费者必然会将更多精力投身于线上娱乐,自此,多家流媒体将大幅获益,剧集资源库最为丰富的Netflix将拿出称王架势,但同时,另一种创作模式,也即有可能借着疫情东方崭露头角,YouTube尝试过的、Quibi全身投入的专业级短剧内容领域极有可能是个强力变因。

Netflix将称王:刷剧模式成天然正义

BMO资本市场分析师丹·萨蒙在上周五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如果消费者由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担忧而被迫留在家中,Netflix无疑是一个明显的受益者。这反映在本周周中股价的大幅上涨。”

事实上这个逻辑即便不依靠资本市场分析师也很容易理解,随着疫情的不断扩散,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要求国民尽量待在家中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同时更多大公司也开始被迫践行在家办公的策略。尽管大多数都是非强迫性的居家隔离措施,但当人们开始更多的待在家里时,除了线上办公之外,更多的时间将会势必会被投入到线上娱乐,过去Netflix等流媒体还需要竞争的诸如电影院、主题公园等线下娱乐则意外开始遭到冷遇。转瞬之间,Netflix CEO里德·哈斯廷斯那番霸气的论断便成为现实:“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不是HBO或其他同行,而是睡眠以及《堡垒之夜》(超人气全球网游)。”

尽管如今的流媒体并非Netflix一家,但不论是老牌竞争对手Amazon Prime Video或是Hulu,抑或是新晋行业明星Disney+和Apple TV+都有一项在目前无法与Netflix匹敌的能力——密集的原创内容排播。依靠着最近几年在好莱坞不断招揽顶尖创作者和不计成本的高额投入,Netflix如今已经保证了自己每个月甚至每个周都能够上线一部到多部高质量原创内容的能力。

在2020年一月Netflix就上线了超过十部原创剧集及电影,其中有与BBC合作的限定剧集《德古拉》,也有前年大热的青春题材英剧《性爱自修室》第二季,同时也包括了第三部原创华语作品《彼岸之嫁》,电影方面则有去年金马奖最佳影片得主《阳光普照》和亚当·桑德勒表演佳作《原钻》。进入二月Netflix的排播更加密集,除了早前便宣布了会在除北美及日本地区陆续上线的吉卜力经典作品系列,《毒枭:墨西哥》第二季和《副本》第二季、《这样不OK》等话题之作也都不断出现在用户的首页推荐上,更不用提还有跟showtime合作的大热衍生作品《风骚律师》也在2月于Netflix同步更新。

流媒体“疫情”战,专业级短内容是下一个金矿?

▲《德古拉》剧照

当外界不断质疑Netflix每年上百亿的内容投入是不是制造了大量垃圾内容时,回答这样的问题其实只需要去看看最近几年艾美奖或奥斯卡的提名数量就不难得到答案。而从另一方面来说,Netflix无疑是依靠这种投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护城河,源源不断且具有话题性的新内容毫无疑问是增强用户粘性的最好方法,一次性放出的binge-watching(刷剧)模式更是在当下的特殊时期更能显出优势来,毕竟至少需要两周一直宅在家的人大概是没有多少耐心去等待那些一周才挤牙膏般更新一集内容的作品。

反观疫情发生更早也更严重的国内,长视频平台同样也在资本市场收获了更好的表现,爱奇艺股价经历了1月24日-8.52%的最大跌幅,但随后就因为线上娱乐成为主流而不断上涨,并在2月中旬到达每股27.18美元,创造了最近一年来的新高。成功借壳登陆A股的芒果超媒股价从1月份持续上涨,并在2月中旬首次突破了每股50元大关,成为了国内传媒娱乐板块少见的逆流而上代表。

YouTube和Quibi的双连击:专业级短内容能否借疫情东风?

随着美国本土的疫情越发严峻的情况下,短期来看消费者势必耶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线上娱乐之中,在长视频流媒体之外,YouTube这一全球最大的用户原创内容平台或许同样有机会凭借更多原创短视频分得一杯羹。

如果不专门提及,大概不少人并不知道YouTube其实一直在做自己的原创内容。从2015年开始,YouTube就推出了付费会员服务YouTube Premium,除了免除广告的会员特权,以视频平台身份打造专属的原创内容同样是YouTube的尝试之一。

不过在去年秋季,YouTube将9部全新的原创影视内容免费向用户开放,当然免费的前提则是非会员用户还是需要收看广告。尽管这一动作被视为YouTube依靠原创内容吸引用户付费的失败之举,但这并不代表YouTube放弃了原创内容的领域,反而他们是选择了一条原本就已经驾轻就熟的靠广告收入的道路。

YouTube推出带广告免费放出的九部新原创内容包括《空手道小子》后传 Cobra Kai的两季、搞笑艺人Kevin Hart的喜剧健身系列节目《What The Fit》、由马克·费施巴赫主演的互动剧情节目以及一些YouTube与Justin Bieber合作的短纪录片系列。Justin Bieber的系列每集时长均不超过20分钟,最短一集仅仅八分半钟,但凭借着Bieber超过5200万的订阅人数,在上个月26日刚刚完结的这一系列首集就收获了超过6400万次观看。同样由YouTube上知名科技测评人Marques Brownlee主持的一档讲述复古科技产品的原创内容同样也取得了600万次观看量。

早前YouTube就明确表示还将继续开发一些带剧本节目的同时,原创节目的重心也会逐渐偏向风格鲜明的明星真人秀。这一变化显然与YouTube这一平台本身的调性以及用户群体有关,尽管坐拥超过20亿独立用户,但YouTube用户更多还是青睐短平快的内容,这也让其原创剧集始终不温不火,诸如《韦恩》这类口碑不俗的剧集始终停留在一个较小的传播范围内。并且YouTube在MCN内容方面的丰富经验并不适用于剧集这类需要大规模投入的专业内容,即便YouTube 每年有超过60亿美元的内容投入似乎也很难取得明显成效。

流媒体“疫情”战,专业级短内容是下一个金矿?

▲《韦恩》剧照

而在另一方面,却还是有人将目光对准了完全针对移动端的影视级专业内容,在一月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上,好莱坞影视行业的老兵杰弗瑞·卡森伯格与前惠普CEO梅格·惠特曼联手打造的短视频流媒体平台Quibi正式发布,计划于今年4月6日上线。

Quibi是视频“快速比特”(quick bites)的简称,其核心卖点在于每段视频以不到10分钟的篇幅讲述故事,并吸引用户订阅。Quibi包含广告的订阅费用为4.99美元每月,而无广告版本则是每月7.99美元。其视频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以10分钟为一章节发布的剧集、真人秀、纪录片和美食节目,以及NBC新闻针对年轻人制作的每日新闻节目等等。Quibi计划在第一年投入十亿美元推出175部剧,总计8500集。在众多合作的知名制片人中,最大牌的当属卡森伯格的老朋友斯皮尔伯格,他为该平台打造的《天黑以后》系列只在夜间时段播出,与此同时用户还不论如何握持手机都能得到相对应的观看模式。

如今在北美地区用户对TikTok等免费平台上的短视频内容兴趣浓厚,但这些服务更多依赖于用户生成内容和小型MCN公司供给。而Quibi则处于天平的另一头——专注于高质量的制作,其每小时需要为影视级内容支付高达600万美元的制作费用。

在谈到如今的内容构成时,卡森伯格说:“如今的信息,大家自有办法、诀窍从各处获取,拼凑成对自己重要的内容,无论是新闻、时尚、还是体育。但那样的东西组织和制作不专业,还很不方便。”

因此Quibi计划把节目分三层。顶层是大制作内容,制作价值高,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斯皮尔伯格的恐怖系列短片《天黑以后》,这会成为这款APP的夜间特别节目。中层节目是由明星领衔的真人秀节目。与MCN机构合作的内容位于第三层,Quibi对它们的定位是观众每日必看的节目。

不论是YouTube还是Quibi,事实上都开始将目光集中在了专业制作的短视频内容方面,毕竟在巨头云集的长视频流媒体领域,光是烧钱已经很难在参与这场竞赛了。

YouTube依然尽可能发挥自己本身的优势,早已聚集了大量人气的明星频道与顶级的素人创作团队,不再纠结于去拍自己难以驾驭的剧集。而下个月即将上线的Quibi则更像是将所有资源倾注在了一个各大巨头无暇顾及的细分市场:短时长的专业级影视内容。

对于卡森伯格选择内容的能力大概很少有人会质疑,但不同于他从事多年的电影,如何通过一个全新的范式去讲好故事,这才是考验Quibi对艺术和技术结合的关键点。对于Quibi最好的消息大概便是在其正式上线之日,可能正是大部分美国消费者需要居家隔离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