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11:39
李祝捷 不惑创投 疫情 中小企业
本文来源|燃财经(ID:rancaijing)
疫情之下,生鲜电商迎来了风口。订单激增、拉新显著、毛利润提升,时常处于补货状态。一部分长期亏损的生鲜企业,也借助此次契机,扭亏为盈。
生鲜电商一直被看做是最后一个没有被线上攻破的万亿级市场。生死时速之下,很多创业者都想尽可能地抓住生鲜赛道的窗口期。比如原来主打B端客户的美菜网,疫情期间也额外开通了个人用户的配送服务。
但众所周知,生鲜电商并不容易做。此前曾有数据统计,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大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仅有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而这短期利好并不能决定长久格局。
疫情带来的短期利好将为行业带来哪些新变化?是否能重塑生鲜电商的行业格局?在线上用户被培养教育一波后,疫情结束时,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生鲜电商企业将如何保证留存率和复购率?
“短期刺激改变不了一家企业的生死。对于对的商业模式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对于错的模式只是暂时打了一针强心剂。如果模型本身是错的,即便借了外力的短期影响,公司该死还是会死。”不惑创投创始合伙人李祝捷对燃财经表示。他认为,生鲜领域的创业者不能够一味强调节奏。在模式被验证之前,打造好单店优势、提升供应链能力,这对创业者来说才是更重要的。
2月18日,“燃财经创新经济战疫计划”推出线上沙龙第三期——《穿越疫情,生鲜电商怎样把握新机会?》,不惑创投创始合伙人李祝捷、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围绕生鲜电商话题,在燃财经社群里进行了分享。
李祝捷提到,目前生鲜行业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是到店模式,属于传统渠道连锁,这类企业通过长时间发展,已经做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一些头部企业已经准备IPO,这类型企业在局部地区有非常高的占有率;第二是自提,这类企业没有前置仓;第三是电商送货模式。
“无论是纯线上配送的模型还是自提柜,能不能在爆发之后保持留存和复购,以及是否能维持当下的商业模式是投资人最关注的。”李祝捷强调,毕竟生鲜是日常消费,不是冲动型消费,当疫情过后销售价格会回落到正常水平,哪家公司还能维持现在的上升势头,哪家公司才会成为长远赢家。
以下是燃财经与李祝捷的对话部分:
供应链是生鲜企业
要长期打造的基本功
燃财经:新消费是不惑创投重点关注的赛道之一,疫情给你们投资的新消费项目带来哪些影响?你给这些项目提供了哪些建议和帮助?
李祝捷:线上业态的公司是受益的。我们投了一家火锅食材平台,营收数据增长非常快。疫情期间,他们也上线了生鲜,其实生鲜并不是原来的主营业务。但因为疫情期间,工厂、仓储之间的物流都是中断的,增加生鲜品类属于权宜之计。
当时我们给被投最主要的建议是:力保物流不要成为瓶颈。这样就能及时补货,卖更多的货,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从而缩短投资回收的时间。这时候,提供应链的建议肯定是来不及的,因为供应链本身就是要长期打造的基本功。企业必须长期关注,打造供应链的独特性。
燃财经:如果这时候看一个生鲜电商项目,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你更关注哪些数据维度?
李祝捷:第一是用户复购率;第二是区域内的渗透率。因为渗透率越高,带来的履约成本越低,企业就越有可能挣到钱;第三点是我们特别看重的,一家公司是否有能力去改造供应链。如果他能改造供应链,它的核心竞争力肯定是超过其他企业的。
燃财经:经此一“疫”,你在生鲜电商的仓储、物流和配送模式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李祝捷:我观察到的各种模式,很多都是需要线上线下一起做的。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无论自提还是到店模式或是在线订货、线下送货模式,企业应该打组合拳。任何单一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最重要的是,提高渗透率,否则履约成本降不下来,永远不会盈利。
燃财经:有人认为生鲜电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站在投资人角度,你觉得这种说法符合事实吗?
李祝捷:消费互联网的生意本质是需要引流,生鲜更像一个引流品。它频次高,需求足够刚性,虽然客单价足够低,但有的生鲜企业的毛利也很高,总之具有两面性。所以这个品类亏,如果别的品类拉平利润,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还是有可能持平的。
永辉超市本质就是生鲜引流,然后通过二房东模式挣钱,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永辉也是千亿人民币市值的公司。所以其实根本问题不在于生鲜亏得怎么样,而是整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如何设计和打磨。
燃财经:去年以来,生鲜电商的盈利模式遭受的质疑一直比较多,你认为如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吗?下一步还要做什么,这个行业才能彻底崛起?
李祝捷:现在还不能太早下定论。假设线下很多业态逐渐被移除,城市当中只剩下电商企业。他们通过提价,或是找到了像永辉超市这样的二房东模式,也是可以盈利的。但结果还要观察,疫情期间,C端需求井喷,属于短期红利。等到疫情消退之后,价格回归到敏感区间,消费者到底有没有留存?有多少留存?以及商业模式有没有补充?这时候才能做一些判断。
燃财经:当前阶段,生鲜电商平台之间竞争的焦点是什么?你最看好哪些平台?你认为新加入战局的创业企业还有没有机会?
李祝捷:目前生鲜平台之间竞争的焦点是跑马圈地,大家都在抢获客和新增。但是任何电商平台,最终的竞争本质都是留存和复购,否则抢再多地盘其实也没用。我们相对比较看好区域为王以及供应链为王的企业。区域为王能做到非常高的渗透率,才能降低履约成本。有独特的供应链,才能提供给客户超越预期的产品。
疫情只会起加速作用
大趋势不会改变
燃财经:有人说生鲜电商眼下的爆发会是昙花一现,你赞成吗?疫情结束后,你认为哪些东西是能留下来、让这些企业继续受益的?
李祝捷:我不太同意昙花一现的说法。本质上,生鲜品类的线上化是一个必然的长期趋势,只是说什么时间能把它变为现实。最核心的还是疫情过后,企业真正的留存数据。
生鲜电商眼下的爆发是井喷式的,但长期让所有人都关在家里做饭,是不可能持续的。疫情之后,需求肯定会下降。但是在家吃饭依然是一个非常大的场景,我们其实一直在找在家吃饭这个场景里的创新公司,这是一个更大的赛道。
燃财经:作为投资人,2020年你面临着哪些难题?怎么应对?
李祝捷:作为投资机构,面临的问题永远是那四个字的难题—募投管退。2019年募资就比较困难了,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包括政府引导资金都会开始收紧。对于GP来说会更加困难。投资其实是个好时间,但前提是你得有充足的账面资金。你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去买一些比较有潜质、短期受影响的公司。
从投资机构管理者的角度说,也是有挑战的。你如果投了很多的早期公司,在后续的融资不能指望、没有产生现金流情况之下,这个公司怎么活下来,这是需要投资人和创业者一起思考应对的。退也困难,这几个环节都是相关联的。
第一条策略就是狠抓企业现金流,做最坏的打算,最积极的努力。与此同时,集中精力关注头部项目的资本化,争取早日推动他们IPO。
燃财经:所有人都在讨论现金流,在你看来生鲜电商平台的现金流有何特点?创业者应该怎么维持健康的现金流?
李祝捷:现金流对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要。生鲜电商的现金流其实取决于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账期。账期越长,现金流就越好。尤其是在需求井喷的情况之下。无论哪个行业,都可以把这一点拿出来判断一个企业的行业地位。行业地位越高,它能拿到的账期就会越长。
怎么才能拿到更长的账期呢?本质是C端的销售能力提升。当销售的规模效应非常明显的时候,企业跟供应链的谈判能力就会大幅提升,现金流就自然好。
燃财经:疫情对生鲜电商行业有何重构作用?小型电商企业是否迎来了发展空间?
李祝捷:重构是一定的,因为需求端的井喷,导致了消费习惯进行了一次比砸钱更猛烈的习惯养成,这本身就是重构。小型生鲜电商这个赛道不一定非像阿里、京东那样做成一个全国性的公司。也许区域性密度非常高的生鲜企业也足以IPO。
我们投的锅圈,就是在在家吃饭这个大场景里面做的创新。它本身是一个垂直行业的Costco模型。能够让大家用更便宜的价格吃到更好的食材。这类公司,因为贴近社区便利,吃饭又是刚需,所以它发展的比较好。
燃财经:投资的寒冬今年会过去吗?以及2020你觉得哪些方面会是投资最好的方向?
李祝捷:投资寒冬从目前看应该是更寒冷了。今年上半年投资机构基本都在管自己的被投,基本都在干投后的事情。对于新项目,也没办法出差和尽调,所以面临重重的投资困难。
我个人判断,疫情之后有一波明显增长的企业会脱颖而出,而大基金会重点投资这些公司,他们也会加剧马太效应。而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说,资本寒冬,我觉得大概率还会延续。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国家肯定会出台大量政策鼓励投资,也会为中小创业企业减负。政策主导的利好,使得资金面是不是也会有转机,我们也拭目以待。
疫情对投资方向没有产生太大影响。目前大家普遍比较看好的在线业态,包括在线办公等企业服务项目多数已经产业互联网化,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疫情就是一个加速作用,并不会改变真正的大趋势。所以投资机构之前关注什么方向,我认为大概率还是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