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由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主办的金融强国学术研讨会暨指数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今年年初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指出,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发布会上,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擎表示,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要素中,我国金融强国指数稳步上行,在经济基础、金融机构方面具有比较优势;2018年以来,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基本面韧性好,金融机构竞争力强。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宏 摄
但与美国相比,王擎指出,我国的金融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国际金融中心短板较为明显,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此外,我国的货币国际影响力与控制力与美国差距较大;金融人才队伍排名不佳,相关机制保障有待完善。
具体来讲,经济基础方面,我国的内在创新驱动和贸易竞争力主导经济基础走向。王擎指出,我国GDP综合动力与贸易平衡竞争力领先,科技实力进步显著,但科技转化、顶尖人才储备不足。
在货币领域,我国的相对优势体现在数字货币能力上,反映出政府对金融科技的重视和数字人民币试点项目的成功推进。王擎认为,货币表现方面,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凸显,我国增势迅猛,货币稳定性强,数字货币研发领先,但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他进一步指出,一是人民币支付结算份额占比在4%左右,占比偏低;二是国际话语权参与度不高,国际货币提款权占比与经济实力不匹配;三是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展望未来,我国在货币领域还需推动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功能;增加与贸易伙伴的货币互换协议;持续优化人民币跨境金融、离岸金融服务,提升主权货币国际化程度。在数字货币领域,还需积极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监管挑战和安全风险。
金融机构方面,王擎表示,我国金融机构的相对优势在于竞争力和服务实力经济两个维度,而在国际影响力、稳定性和普惠性三个维度上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谈及国际金融中心因素,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要考虑金融资源聚集力,即吸引各种资源进入市场的能力;二是要考虑金融市场辐射力,即机构、资本走出去的能力;三是要考虑金融市场定价权。
具体指标来看,尽管中国在国际资源配置力上排名靠前且趋于稳定,领先于欧洲和亚洲发达经济体,但与美国差距较大;同时,在金融资源聚集力、金融市场辐射力、金融市场定价权方面,排名落后于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波动也较大。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419339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