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走眉山、看宜宾:探寻四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背后的“税力量”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隆中对》中的寥寥数字,道出了四川作为天府之国的辽阔与富饶。

四川,这一全国经济大省、资源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科教大省,近年来锚定坐标、全面部署,立足实际、砥砺前行,朝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勇迈进,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发展动能加快释放,进一步夯实了现代化建设根基。

2022年5月,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从五年奋斗目标中的“综合发展”“城乡协调”“创新驱动”“环境质量”“共同富裕”等一系列关键词中,可感知到四川未来的发力重点和前进方向。

当治蜀兴川步入新时代,这一年来,有哪些新气象、新变化出现?在这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关键之年,相关政府部门如何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生态保护以及民生福祉注入更多的发展动能?

近日,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调研组的脚步,前往眉山和宜宾,从生机勃勃的田间到奔流不息的江畔,从孜孜创新的企业到青春飞扬的高校,去探寻四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背后的“税力量”。

田间嗅禾香:3.6亿元税惠助力乡村振兴

初夏时节的眉山,弥漫着清芬的气息,刚走进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1500亩连片高标准水稻田就如一幅延绵悠长画卷,在眼前舒展开来——

成片齐膝高的禾苗郁郁葱葱,在阵阵微风的轻抚下左右摇曳,远处的成绵乐城际铁路高架桥上,不时有白色动车飞驰而过,为这片巨大的绿色“地毯”增添了一丝灵动。桥上,是托举现代经济发展的工业结晶;桥下,是千百年来百姓赖以生存的农业之本。

一线调研|走眉山、看宜宾:探寻四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背后的“税力量”

永丰村耕地面积6320亩,土地流转率达96%以上,均用于粮食生产

2022年,拥有6320亩耕地的永丰村粮食产量再上台阶。“去年,我们村水稻平均亩产量1422斤,总产量达到800万斤,创下了历史新高。”漫步在田间硬化小道上,村民李欣洋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一年来,永丰村打造了永丰大米品牌,通过永丰供销社、永丰商贸公司、网上直播间等平台对外销售。目前,村里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也已栽种了好几十种试验品种,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产量大的品种将得到大面积推广。

在种粮大户的带领下,农业合作社挑起了永丰村粮食生产的大梁。其中,眉山一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永丰片区流转土地3500亩,在“稻菜菜”“稻菜药”轮作模式下,2022年实现每亩地收益500元左右;眉山市东坡区四季鲜蔬菜专业合作社也在永丰村承包了1300亩土地,同样也采用了“稻菜菜”轮作模式。

“这两家合作社是永丰村这最具代表性的合作社,去年分别享受税费优惠160万元、11万元。”眉山市东坡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谭科介绍,永丰片区现有合作社46户,主要经营水稻种植、蔬菜种植,这些合作社在2022年合计享受各类税费优惠合计281.16万元。

“可以说,在永丰村的发展历程中,税务部门身影无处不在。”眉山市税务局党委委员、纪检组长赖伟表示,为了助力“天府粮仓”建设,眉山税务系统对全市农业细分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演变进行了微观调查和宏观分析,并建立起“网格化+”服务制度,精准落实农户小额贷款免征增值税等新型普惠金融类优惠政策。

据介绍,2022年,眉山市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乡村振兴3.6亿元,惠及纳税人超3.4万户次,优惠金额达到行业税收的40倍。

一线调研|走眉山、看宜宾:探寻四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背后的“税力量”

眉山市东坡区为包括永丰村在内的多个乡镇定制了6大类109个小项的《支持乡村振兴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汇编》,并定期对重点合作社和农户上门辅导,确保纳税人缴费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确保各项涉农税费政策惠及更多主体,只是税务部门支持乡村振兴的一个方面。

眉山一心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王元威谈到,合作社每年大概需要四五百万元资金进行周转,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银行贷款。今年,一笔由眉山农信提供给眉山一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200万元“税电指数贷”无抵押授信,有效地缓解了其资金周转压力。

据了解,“税电指数贷”是由眉山税务首创的一种银税合作模式,在前期制造业试点基础上,目前已将全市涉农企业全部纳入企业“税电指数”观测名单,并将合作银行数量扩至9家。

据统计,截至2023年4月底,“税电指数贷”已累计授信15.58亿元,投放贷款13.4亿元,其中30%为涉农企业,为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带去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上游望清波:“税务蓝”融入“发展绿”

站在四川省宜宾市合江门三江交汇处远眺,左侧的岷江和右侧的金沙江缓缓而下,宛如两条黄绿丝带,相互缠绕共舞。宜宾,乃金沙江、岷江交汇之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亦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近年来,宜宾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长江生态保护置于重中之重。2022年10月,四川省宜宾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一江清水”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包括7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百亿的“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守护好一江清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三年行动方案。

守护长江,水污染防治是关键。在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71亩、有着花园式环境的宜宾市杨湾污水处理厂,就是当地对水资源珍视和保护的一个缩影。

杨湾污水处理厂由宜宾海天水务有限公司建设运营,2017年6月29日启用,主要收集宜宾市老城区、旧州、菜坝、白沙西片区等区域城市生活污水,设计污水处理总规模12万吨/日,是宜宾市的民生工程、重点环保工程、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工程。

作为岷江段最后一座污水处理厂,杨湾污水处理厂排口位于岷江支流凉姜沟,排放的水质无疑将直接影响到长江水质。2019年,该厂启动了一期提标及二期提标扩能项目建设,出水水质也由原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22)一级A标准提高到了《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标准。

一线调研|走眉山、看宜宾:探寻四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背后的“税力量”

杨湾污水处理厂是川西南地区首座花园式生态污水处理厂,厂区内绿意盎然,空气中闻不到一丝异味

“这是四川省目前最高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而实际上我们可实现的指标在国内都属于领先,比如总磷含量指标,执行的标准是不超过1.5mg/L,而我们测出的数据达到了0.7mg/L。”杨湾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杨湾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项目建设是宜宾市主城区、翠屏新区及三江新区等城市发展所需,是更好地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所需,但对于宜宾海天水务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邓代平来说,更为关注项目资金,“引进节能环保新技术,需要公司投入大量资金。”

不过,政策红利的及时到账,让邓代平十分欣喜,因为项目建成后,从2021年1月到2023年4月,两年多时间里,宜宾海天共享受到增值税留抵退税、进项税额加计抵减、环境保护税和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费优惠1579.48万元,“不但为公司节约了税费,也增加了公司现金流和最终收益,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去谋划绿色发展!”

一线调研|走眉山、看宜宾:探寻四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背后的“税力量”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杨湾污水处理厂实现智慧水务管理,确保出水100%达标排放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杨湾污水处理厂的员工也有了更多的意外收获。去年以来,大家自发利用园区内的金角银边,开辟出员工乐园,栽种上番茄、黄瓜、茄子、豇豆、卷心菜等瓜果蔬菜,果实成熟时,摘下来擦擦就能吃。有了这片小菜园,大家不但体验到收获的快乐,也对生态保护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一手征税抑制高污染高耗能,一手减免税引导节能减排,“收”与“减”双向协同调节,充分发挥绿色税制在开发、生产、流通、消费和排放等全环节的促进作用——这便是当地税务部门为低碳发展添力之道。

宜宾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税务部门积极落实环境保护税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政策,梳理出助力绿色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集锦手册》,激励更多企业改造设备、更新技术,积极节水治污、向绿发展。

园区浸光影:上亿“减负”助力研发创新

走进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展厅,一款被置于C位的新品吸引了众人目光。

“这是我们5月10号刚刚发布的RS Pro3投影仪,首款搭载Dual Light超级混光技术的新产品,拥有超高亮度、超高色准、超高色域,观感体验更加舒适。”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宾极米”)运营总监桂文文介绍。

他说,除了超级混光外,这款新品还搭载了Eagle-Eye鹰眼硬件级计算光学技术,这两项由极米带来的技术突破再次将行业推向新高度。

作为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米科技”)在全国最主要的生产工厂,宜宾极米于2021年1月开始投产,现有智能投影生产线7条、光机生产线10条。其选址和设立,成功开创了“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宜宾”“总部在成都、基地在宜宾”的区域合作实践新模式,带动了1300名宜宾人本地就业。

同时,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项目集光学研发制造中心、品质测试实验室、自动化产线等于一体,进一步巩固了极米智能投影设计、研发、制造的产业链闭环,成为极米产品创新和稳定品质的基础。

一线调研|走眉山、看宜宾:探寻四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背后的“税力量”

极米科技“LightBox光影博物馆”展示着光影技术的变迁和进步

创新动能有多大,从极米科技披露的2022年经营数据可窥得一二。年报显示,过去一年,这家国内投影仪领域龙头企业完成营收超4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超5亿元,在中国投影机市场连续五年实现中国投影机市场出货量第一、连续三年实现出货量及销售额双第一。

亮眼的业绩,离不开研发提速的催化。据年报披露,2022年,极米科技投入研发费用达到3.77亿元,同比增长43.49%;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从2021年的6.51%提升至8.93%。当年,该公司新增取得授权发明专利72项,数量超过了2021年的69项以及2022年的27项。

在宜宾极米财务人员姚俊秀看来,公司在技术研发端的大力投入带动了极米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市场份额,而一系列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更是有效减轻了公司的税费负担,为极米后续研发提供了极大助力。

她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2022年,公司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2790余万元;企业所得税方面,享受2022年度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1.5亿元;2023年以来,公司又享受出口退税优惠1950余万元。

一线调研|走眉山、看宜宾:探寻四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背后的“税力量”

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内记录着极米科技的创新之路

“印象最深的感受是,我们到宜宾后,随着业务量增长,当地税务部门很快为我们升级了发票版本,退税时也得到了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从提交资料到后续办理,基本上都是走的绿色通道,服务非常周到!”姚俊秀如是表示。

宜宾三江新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当地税务部门增设了留抵退税预审环节,退税全流程快、准、精,以最快速度为三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注入现金流。随着退税资金“落袋”,留抵退税政策在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促进扩大再生产、助力研发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效应正逐步显现。

此外,在今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期间,宜宾三江新区税务局重点向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宣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并详细了解2022年度未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情况,“我们要确保税收红利应享尽享,希望以此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热情。”

校内谈毕业:“税校互动”护航就业创业

临近毕业季,宜宾学院临港新校区内的阿姜数字媒体工作室内人头攒动。制作简历、打印资料、摄影摄像……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为这家脱胎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数字传媒公司带来了稳定的业务收入。

“我们创业有两、三年了,期间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指导,工商、税务等部门也在公司注册以及税收减免方面帮助了许多,让我们在前期得以快速发展。”阿姜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姜鸿斌介绍,公司现有30多人,其中90%团队成员为在校大学生,依托资源和经验,公司目前也在孵化和推动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创业行列。

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地就业,正是这座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的愿景和目标。宜宾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周广均教授介绍,近年来,宜宾学院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和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服务荣校”四大战略,学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达90%以上。

一线调研|走眉山、看宜宾:探寻四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背后的“税力量”

宜宾学院实施“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动态管理,一年级重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二年级重在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三年级重在学生就业指导培训,四年级重在线上线下招聘会和学生就业服务加强精准就业指导

去年以来,宜宾学院持续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就业课程、产教融合、科研平台、赛事活动、招聘宣讲“五个阵地”建设,着力打造场景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其中,宜宾市税务局与宜宾学院于2022年6月9日携手共建的“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税费服务站”就是一大落地场景。

不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讲座、提供“一对一”创业就业涉税咨询服务、就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办税流程等涉税问题进行现场讲解、指导学生获取最新税费资讯……宜宾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税校互动”合作新模式下,税务业务骨干时常深入高校,主动送去一系列税费服务,为学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我们公司是初创型小微企业,去年大概获得了1万元的税费减免,这种正向鼓励让我们这些刚刚毕业入职的大学生对公司未来发展更有信心!”谈及政策支持,宜宾学院2022级毕业生张晓滢深有感触。

去年,她进入四川青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霆科技”),成为这家宜宾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一员。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从事智慧医疗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的产品研发、销售和服务。

“我们董事长就是从宜宾学院毕业的,公司这些年也成为了许多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干的舞台。”张晓滢说,目前青霆科技的员工人数超过100名,其中在宜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占到了招聘总人数的45%。

一线调研|走眉山、看宜宾:探寻四川高质量发展新蓝图背后的“税力量”

宜宾三江新区税务局税务业务骨干为宜宾学院学生讲解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

优化营商环境、稳住市场主体,做强做大就业“蓄水池”,是稳就业的关键。据了解,2022年,宜宾市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以数字新经济、绿色新能源为代表的“一蓝一绿”转变,市场主体增加5.5万户、总量达44.4万户。

从全省范围来看,2022年,四川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20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825.8万户;通过全面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超过1770亿元;累计有1.5万户次企业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额超6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