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601988)业协会与普华永道今日发布《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受访银行家对未来经济平稳运行的预期增强,并对未来五年银行业整体营业收入与利润增速保持乐观预期。
报告显示,推进数字化转型连续两年被受访银行家认为是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战略重点。展望未来,有近七成的受访银行家认为应当提高养老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当前养老理财市场蓬勃新生,试点地区、参与机构、产品规模于近期迎来多点扩容。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养老理财市场扩容,一方面将有助于引导市场形成长期稳定资金,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另一方面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养老金融改革发展。
加大“人”“财”双投入 数字化转型是首要战略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310328)。调查结果显示,有91.3%的受访银行家表示积极接受和使用金融科技,但较2020年小幅下降0.9个百分点。报告指出,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多数银行家以积极的态度应用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转型。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纷纷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75.8%)的受访银行家表示其所在银行近三年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2%,较2020年上升15.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银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金融科技人才数量的增加,2021年有78.7%的受访银行家表示,所在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数占员工总数比重不低于2%。
分业务来看,2021年有39.2%的受访银行家认为线上供应链金融是金融科技最重要的应用领域,较2020年大幅提升6.4个百分点。此外,选择移动支付(36.6%)、大数据风控和反洗钱(36.3%)与网点智能化(34.9%)的受访银行家比重均超过了30%。另从技术手段来看,受访银行家最为关注的是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报告亦显示,受访银行家看好数字人民币在降低日常经营成本、防范反洗钱风险等领域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表示强化安全和风险管理机制是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广面临的首要挑战。同时,受访银行家也认为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的重点是完善数据治理架构,应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应对信息安全风险。
“在过去一年,虽然面临重重压力,但中国银行业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在疫情下不断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能力,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区域发展。”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朱宇表示,未来,银行机构持续深耕金融科技领域,稳妥推进科技创新,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创新转型。
养老理财多点扩容 养老金融仍待多点深挖
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的启动实施,围绕养老金的开立和运行,投资理财与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涌现。
对于养老金融体系建设,有68.6%的受访银行家认为应着力提升适老金融服务水平,增强老年人金融服务获得感与体验感;另有59.0%的银行家认为打造“金融+”场景生态也是发展养老金融的重点工作之一。但同时,也有36.0%的受访银行家认为应当推进养老金融服务的风险防控工作,健全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在养老金融的产品设计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47.2%和44.5%的银行家认为探索针对养老产业的创新信贷产品、创新第三支柱养老金产品有助于发展多层次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就在近日,银行养老理财试点迎来扩容。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已于2022年3月1日起新增北京、沈阳、长春、上海、重庆等5地。同时新增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等6家试点机构。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2日,已有11家银行理财公司入围养老理财试点,合计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上限由最初的500亿元大幅增加至2700亿元。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多家参与试点扩容的银行理财公司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养老金融的战略投入,并在未来试点进程中,逐步拓宽养老理财产品渠道。
“养老理财试点是在资管新规框架下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一次创新尝试。”交银理财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具体产品设计上,将突出长期限特性,产品期限设计超过5年,并通过通过低波稳健的策略配置及平滑基金、风险准备金、减值准备等风险保障机制,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将于2022年上半年陆续实现养老理财封闭式和开放式两条产品线共四种类型产品的全面布局。其中,开放式产品将覆盖3种设计理念:按照定期开放,每笔投资资金最低持有5年形态进行设计;产品成立1年以内定期开放,产品成立满1年后,封闭运作;按照每月定期定额投资形式设计产品,即最少定投60期,引导投资者定投至60周岁。
中邮理财相关人士亦表示,养老理财产品在稳健增值的基础上,将通过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做好资产轮动,动态调整股、债比例,加码权益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