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2月17日消息 近期,长城华西银行发布的2022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显示,该行拟发行180亿同业存单,与上一年持平。
在发行计划公告中,长城华西银行还披露了2021年的财务状况。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行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4.06亿元、3.25亿元,同比分别下滑9.62%、10.33%。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该行此前发布的二季度报,2021年下半年的净利润仅为0.63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1.99亿元。
此外,长城华西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降至2.07%,虽高于商业银行四季度1.90%的平均值,但这是其自2018年不良率骤增至4.16%后的一次突破。
下半年净利润不足亿元
天眼查显示,长城华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其前身为德阳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德阳市区6家城市信用社和2家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10年,其更名为德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长城华西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长城资产”),并向其定向增发4.18亿股。2016年,其正式更名为现名。
发行计划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达1239.04亿元,负债总额为1147.28亿元。其中,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834.27亿元、710.15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45.31亿元、75.91亿元。
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得以控制的背景下,长城华西银行的资产规模虽有所扩张,但营收净利均呈下滑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行的营业收入为24.06亿元,同比下滑9.62%;净利润为3.25亿元,同比下滑10.33%。
若根据季度数据来看,2021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该行的净利润分别为1.21亿元、1.41亿元、0.46亿元、0.17亿元,环比分别为16.53%、-67.38%、-63.04%。
长城华西银行2021年的利润明细表尚未公布,但该行往年的业绩也不乐观。根据年报,2018年至2020年,该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13亿元、24.87亿元、26.62亿元,呈逐年递增趋势。同期,该行的净利润分别为4.90亿元、5.04亿元、3.59亿元。在经历2018年营收净利双下滑后,其盈利能力在2019年有所上升,但好景不长,2020年再次回落。2021年,该行的净利润继续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发行计划披露的信息,截至2021年末,长城华西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2020年下降1.48个百分点至2.07%。据联合资信发布的评级报告,截至2021年6月末,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仍高达3.29%。
此外,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指出:“长城华西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有所增长,且在不良贷款核销对贷款减值准备产生消耗以及对投资资产减值计提规模的加大削弱了对信贷资产减值计提能力的双重影响下,拨备覆盖整体下降较快。”
的确如此,2018年至2020年,长城华西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54.65%、127.77%、126.16%,逼近监管红线。2021年,该项数据继续下滑至125.90%,不过截至2021年末,该行的拨备覆盖率有所回升,增加至130.82%。
涉房贷款超监管上限3.08个百分点
近年来,长城华西银行综合运用核销、重组、诉讼和转让等多种手段,全面推进不良贷款防控压降和清收处置工作。根据评级报告披露的信息,2019年至2020年,该行现金清收不良贷款规模分别为7.54亿元、3.23亿元;核销不良贷款规模分别为26.16亿元、6.64亿元。受此影响,该行的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但仍远高商业银行的平均值。
而其不良贷款率之所以处于较高水平或与房地产信贷业务大力开展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该行房地产业贷款的不良率为6.10%,高于整体贷款的不良率水平。
据了解,长城华西银行前十大股东中,涉及房地产行业的企业有四家,即德阳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地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四川荣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2020年报,报告期内,该行共发生一般关联交易107笔,授信总额合计人民币4986.6万元。年报中披露的四笔重大关联交易中,有两笔是向房地产企业贷款。年报显示,2020年6月15日,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批通过了《关于“德阳建设系”重大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向其公司关联方德阳建投系授信11.76亿元。2020年12月28日,公司通过了《关于关联方宏达系重大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向关联方宏达系授信6.39亿元。
与此同时,长城华西银行还存在涉房贷款占比超标的问题,未来面临一定的压降压力。据悉,该行报送监管口径住房按揭贷款与房地产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1.11%与25.28%。虽然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未超出监管要求,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超出监管上限要求3.08个百分点。
此外,该行贷款客户集中度较高,最大十家客户贷款占资本净额的比例已连续四年超50%的监管指标。根据联合资信披露的信息,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6月末,该项数据依次为62.16%、62.71%、72.51%、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