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转型记:保本产品陆续下架,新产品仍被挤压

距离资管新规发布已有一年半的时间,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正在逐步推进中。近日,有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下架了发行多年的保本理财产品,也直接印证了转型进程的加速。而当被问及对转型效果作何评价时,多位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向第一财经提到了一个词,“在艰难中前行”。

一方面,转型成绩可喜,净值型产品占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比例逐渐增加,目前已超过35%,同时,同业理财规模明显下降,保本理财有计划退出,非标资产按照“一行一策”妥善处理;另一方面,转型前路仍挑战重重,新老产品存在挤压,产品结构同质化严重,投资者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很多东西是柳暗花明、水落石出了。未来转型还将稳步推进,过渡期结束后可能会留有一些尾巴,但各银行也会同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一位大型股份行资管部总经理对记者说道。

保本理财转型压力不大

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面临的直接任务就是消化巨大规模的存量资产,同时发行新产品以做好新老产品的衔接过渡。而在理财的存量资产中,保本理财无疑占据了大部分比例,在打破刚兑的背景下,压降保本理财规模成了重中之重。

“保本理财的进展还算顺利,”前述股份行资管总对记者说,“以前保本理财的概念中,实际上包含两部分,一是结构性存款,二是真正的保本理财。如今结构性存款已划归表内管理,并且监管也在加强监测,另至于真正的保本理财,本身规模占比就比较低,而且还有结构性存款做承接,所以这块并不难处理。”

目前,可以看到,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正有序退出,11月就有两家银行公告称要下架此前发行的两款保本产品:11月1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从11月30日起停止“活期宝”理财服务;11月8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从11月20日起停止办理沃德薪金定投组合产品。

一边是保本理财的压降,一边是净值化转型的推进。2019年以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明显增加了净值型产品的发行力度,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产品规范转型,净值型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银行净值型产品累计募集资金21.82万亿元,同比增长86.39%;净值型产品募集资金占全部非保本产品募集资金的45.39%,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17.77个百分点

其中净值型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7.89万亿元,同比增幅达118.33%;净值型产品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35.56%。

“从数据上看,银行净值化转型的成绩还是可喜的。”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结构上调整也较为明显,同业理财规模大幅下降,反映银行资管回归代客理财本源,同业之间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可以更好发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银行同业理财存续余额仅为0.99万亿元,首次降至1万亿元以内,同比下降43.69%。

就资产端来说,将旧理财产品和数十万亿的资产转移到合规的净值化产品中,其中非标资产的处置方法也备受关注。一位城商行资管部副总对第一财经称,“非标处理也没有太大压力,因为现在整个市场非标需求不旺盛。但一些期限长的,带有一定股性的,比如明股实债的产业基金处理起来会比较麻烦。”

上述资管副总还称,其中的关键在于价格要合适,如果价格不合适,再加上底层资产质量存在问题,那么就较难处理。“不过,这部分产品基本上都是大行持有,小行很少,所以按照‘一行一策’的原则,慢慢都会消化,而且这也并不影响大行的理财子公司继续发行产品。”

不过,今年10月份以来,监管层连发文件整治假结构性存款问题,使得结构性存款对保本理财的替代性有了“折扣”,因而从保本理财端口承接的资金也会受到限制,银行还需解决部分保守型投资者的资金去向问题。对此,前述股份行资管总对记者说,“这个影响也不算大,现在很多银行都做真结构了,收益也有一定保证,且投资者对风险也有判断。”

新老产品衔接存竞争 

尽管净值型产品存续与发行规模均大幅增长,但从比例上看,占比还未过半,而如今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截止时间仅剩下13个月,银行要在此期间消化完全部不合规存量产品依然有较大压力。

比如,过渡期间,新老产品存在挤压的情况。“一方面老产品要续发,不然资金池中的流动性会出现问题,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老产品可以刚兑,并且收益率还不低,那么新产品的购买者自然而然就少了。”前述业内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随着2020年过渡期的结束,老产品越来越少,这种矛盾就小了。”

此外,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比较雷同,由于现金管理类产品流动性强、安全性高,同时收益率也不低,造成净值化转型过程中银行过度依赖这类产品。

前述股份行资管总对记者说,“这种依赖在转型初期可以理解,因为要维系客户粘性,但一直靠一类产品显然不可取,而且目前实体经济对融资的需求期限更长,而现金管理主要是短久期的资产,因此银行还是要满足一些长久期的投融资需求。”

此外,银行理财部分还需同渠道部门加强沟通,加强投资者分类分层管理。因为目前来看,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但事实上,银行理财估值计价方式改变,不意味着风险加大,投资者通过了解产品的风险等级、投资方向及范围,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对于银行的考验还有一个,即投研方面。”前述城商行资管副总提到,“理财的核心其实是资产,很多理财是资产驱动的,而不是负债驱动的,如果不能在合适利率的位置投到合适的资产,那么从产品将难以为继,收益来也难以保证。”

而对于银行理财连续一年多来收益率的不断下降,他对第一财经表示,“理财收益率降低是由利率环境所致,但考虑目前非保本理财收益率快接近结构性存款利率,所以下行空间十分小。”

根据普益标准最新统计,10月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00%,较上期减少0.03百分点。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