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在经济界别37组的会场上,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委员讲述了一件往事。
15年前,他刚刚走马上任招行行长,那一年,比尔·盖茨的一次公开讲话令他记忆至今,“如果你们这些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你们就是一群21世纪就要灭亡的恐龙”。
如今,令马蔚华产生深刻危机感的东西是“余额宝”——作为一种货币基金,余额宝通过互联网吸纳资金,然后以不受利率管制的协议存款形式将资金存入银行,获得超过6%的年化收益率。这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因此受到了不少中小投资者追捧,由此诞生了“马云要抢银行饭碗”的说法。
“现在,实际上支付宝已经开始在挑战你的份额,他们积累了大量客户数据后,还可以进入信贷领域,尤其是对小微企业进行有效贷款,而这实际上是传统金融做不到的。”马蔚华坦承,“因为传统金融往往倾向于将贷款投向受益最高的部分,而忽略了草根的、碎片化的需求,只有互联网才能做到这点。”
上午的分组讨论刚一结束,就有记者拦住了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委员询问是否使用过余额宝的问题。
“我当然用过,我的太太也经常使用余额宝。”杨凯生坦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理所当然影响了金融。”
事实上,在两会召开之前,余额宝的兴起一度引发过舆论争议。不断有批评者指出,余额宝所吸纳的资金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钱不过是空转了一圈,获利者是余额宝,而买单者则是最终被迫提高贷款成本的银行客户。因此,余额宝曾被称作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
37组的组长是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马蔚华发言刚一结束,傅成玉就把头扭向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委员,“来,监管者也说说吧!”
“这段时间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讨论,有些已经超过了理性的范畴。从监管部门的态度来讲,在满足小微企业需求、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它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我们第一是要鼓励发展,第二是要推进金融改革。”潘功胜明确表态。
随后,潘功胜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在两会召开前几天,自己见到了英国巴克莱银行的主席。“我问他,为什么在美国和英国互联网发展很早,也很发达,但是却找不出一个搞金融的互联网企业能像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一样有名,这是为什么?”潘功胜说,对方的回答是,在欧美,互联网公司往往并不愿意涉足这个监管过于严格的行业。
与国外情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意外火爆。马蔚华的观点相当明确。他说,某种程度上,恰恰是银行的活期存款还没有放开利率管制,才导致储户流向利率更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然后余额宝能将大量资金以协议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而协议存款的利率目前已经放开了。”
马蔚华说,这说明问题的根子恰恰在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没有到位,“如果利率市场化改革到位了,情况就会有变化。”
“老马,这么说互联网在倒逼你们的改革,这个说法我赞成。”复星集团董事长郭长昌委员忍不住打断了马蔚华的讲话。
“没错,要根本解决问题,只有靠深化改革。”马蔚华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