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谈利率市场化:短期痛苦不能免除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栾翔)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全国政协民建界别联组会时指出,利率市场化初期容易导致利率走高,但是形成新的均衡之后利率有可能会回归,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会存在平行上升的趋势。

“有什么办法能够缓解这种现象还在研究之中,有些改革必然是有利有弊的,要从中期来看怎么做,并不能免除短期痛苦。”周小川强调。

民建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在发言中说,现在许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成本高和劳动力成本增长等挑战。白重恩援引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说,过去两三年,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高于平均投资回报率。此外,贷款门槛高,使一些企业拿不到贷款,更抬升了其资金成本。

周小川对此评论说,如同价格和供求间的关系,货币信贷总量同利率间也同样存在“量多了(利率)就下来,量少了(利率)就上来”的关系。微观上很多地方觉得钱紧、资金不够,但从总量上看,广义货币增长和信贷总量增长速度又都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造成国际舆论认为中国信贷总量增长过快,反而宏观上没有人认为中国货币总量太紧、需要放松。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说是不是中间环节也就是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信用社等自己占得太多了?周小川认为,这取决于竞争是不是充分。如果竞争充分,手续费或利差太大的情况下会有其他金融机构加入分一杯羹。

至于房地产行业是不是占用了很多的资金,周小川表示,以国际标准比较来看,在很多国家,个人家庭抵押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占银行资产的一半左右,而中国只占20%左右,占比不是太高。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是从上世纪末宣布停止福利分房、进入住房商品化阶段后才开始发展的,住房改革在有些方面仍进行得不够彻底。“我们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那么是不是“僵尸企业”的存在影响了微观层面上的信贷流动性?周小川肯定“僵尸企业”存在,动员民建与会委员具体分析是“哪些‘僵尸企业’占用了过多的资金”,并从信贷总量和信贷增量两方面分析。对于“僵尸企业”的占款是不是造成问题的根源,周小川说业界看法并不一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中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500亿元,财政赤字率稳定在2.1%。周小川认为这一举措能够吸收社会和金融系统中的一部分金融资产。

1万多亿元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中国政府债券将是地方政府融资体系的关键。财政部在5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的预算草案中表示“研究制定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改革方案”,“研究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

周小川说,社会上听到的议论称,股权市场融资太薄弱,中国大量的钱走银行信贷,股权少,企业缺钱,得多借,对银行来说贷款的风险也就越大,风险溢价就高,贷款利率也就会贵。

此外,周小川认为应该想办法打破信托业界存在的刚性兑付规则,强调刚性兑付这种业界惯例“不是政策,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信托业存在着较大风险,打破刚性规则会对局部的稳定造成一些影响,这也是人们关注和需要探讨的课题。

在周小川看来,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如果能够理顺以上问题,就更容易看清政策在哪些环节进行修订会比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