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资金面扰动因素增多后,央行公开市场持续净投放,7月24日,逆回购操作加码至3500亿元,规模创出年内次高。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维稳资金面态度坚决,未来资金面将恢复松紧平衡。
逆回购加码至年内次高
7月24日,央行开展大额逆回购操作。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发布公告称,为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和央行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等因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开展了3500亿元逆回购操作。
具体来看,央行进行了2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1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当天共有2685亿元资金到期,其中有1300亿元逆回购到期,1385亿元MLF到期。此外,央行上午超额投放短期逆回购,并未对到期MLF开展续作,此举实现净投放81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逆回购交易量创下了年初以来的次高水平。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7月末为政府当月财政集中支出期间,会对市场形成一定资金投放,带动资金利率下行。不过目前税期对流动性的扰动已近尾声,资金面无需过度担忧。
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进入7月下半月,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持续加码。具体来看,公开市场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实现净投放,净投放量达5100亿元,创半年单周新高。其中,7月17日,央行开展1700亿元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1400亿元;7月18日,央行逆回购操作继续加码至2000亿元,交易量刷新近一个月新高,实现净投放1700亿元。
资金面由紧转松
央行的维稳效果立竿见影。在央行大额投放之后,7月2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除3月期持平外,其余各期限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具体来看,7月24日,隔夜Shibor跌2.5个基点,报2.708%。7天Shibor跌0.2个基点,报2.845%。1个月Shibor跌1.97个基点,报3.93%。3个月Shibor持平,报4.255%。1年Shibor跌0.17个基点,报4.396%。
对于市场资金面,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指出,市场不应过度关注单日逆回购的规模或数量,而应重点关注资金市场利率的走势,如果利率走高,说明流动性偏紧,如果利率稳定或走低,说明流动性紧张压力不大。
事实上,近期扰动资金面因素增多,才引来央行大力维稳。从到期量来看,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到期量较多,有5400亿元逆回购到期。此前,就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上周是缴税走款高峰期,且下旬还有商业银行海外分红等因素,资金面可能面临较多扰动,短期流动性仍可能面临压力,但后续央行将适时“补水”以平抑资金面波动,且随着季度性因素消退,资金面紧势大概率应会缓解。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央行大量净投放表明央行货币政策仍然是中性态度,在资金紧张缓解之前,大量净投放趋势不会变化。监管协调2.0背景下,货币政策与监管的组合应当是“严监管+平货币”,在货币政策已经回到中性、监管已经趋严的情况下,没有再进一步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去杠杆的必要。
未来资金面将恢复松紧平衡
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维稳资金面态度坚决,未来资金面将恢复松紧平衡。
此前央行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也曾提到,未来将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有市场人士指出,本周到期压力不小,加上例行缴准、年中分红、月末扰动等影响,预计央行将继续提供流动性支持,资金面忧虑不大。
国信证券研报提醒,由缴税引发的资金波动不用慌张。该机构观点认为,首先,缴税是季节性因素,7月过后,8月和9月财政存款大概率将出现负增长;其次,7月11日央行主动重启逆回购,7月17日逆回购明显加量,反映出央行呵护资金面的用心;再者,M2增速目前在历史低位,从历史数据来看,要提高M2增速,银行间资金利率应保持在偏低水平。
对于央行的操作态度,华创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央行维持资金面紧平衡的态度比此前更加坚定,且执行效果比之前更好,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前提下,央行会维持资金偏紧、价格中枢高位的格局不变。尽管6月为了避免发生“钱荒”,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但实际上超储率一直维持低位,目前仅为1.2%的水平;在市场流动性缺口过大资金拆借市场出现违约时,央行仅通过非公开的渠道释放短期流动性,不给市场更多想象空间;同时强调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同样表示,从前瞻来看,央行当前操作更为靠近“实际中性”,也就是所谓的“不松不紧”。孙彬彬认为,在“不松不紧”、“削峰填谷”式的货币操作下,资金面有望维持在“实际中性”,资金利率保持在利率走廊内运转。北京商报记者闫瑾刘双霞实习记者赵雾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