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未来银行之路” 银行界大咖们都在关注什么

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闫雨昕)与其他金融业态相比,银行业天然具有与实体经济更高的契合度。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传统金融模式和风控模式不断面临挑战。“中国的金融风险的确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

那么,当我们谈及 “未来银行之路”,银行界的大咖们都在关注什么?

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是之源

“金融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必须主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形势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胡怀邦在24日举行的“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引起了现场许多从业者的共鸣。

“离开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将成无源之水。” 说到银行来未来的发展,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说,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金融机构自觉不自觉地脱离了实体经济,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是不可持续的,对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自身长远发展皆有害。”他表示。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则认为,金融业要回归本源,应该注意的是提高资金投向企业的效率,通过银行的产品和功能,更好地降低企业资金的价值。

而针对当前实体经济对于银行服务需求的难点、痛点,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强调了银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必要性。他表示,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这需要银行的专业服务能力加快适应。比如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往往同时横跨投资、融资、避险、跨境金融等各个方面,而银行如何强化这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政策合规意识还需要着力提升。

“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服务“多快好省”,而银行在这些方面仍然有一些束缚。” 他直言。

大行纷纷进军金融科技

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金融业务对于金融科技的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

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在论坛上强调了金融科技之于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性。“数据是银行业应对金融科技时代挑战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他指出,未来华夏银行要积极发展网络金融业务,要打造开放式的金融服务平台,要打造大数据的应用平台。

洪崎表示,降本增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这要求金融机构加快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改造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深化金融改革,抓住未来的新风口。

但创新往往与风险相伴而生。于学军强调,金融科技或互联网金融常使金融活动脱离开原有正规金融的范畴,扩展到社会各行各业并广泛推广使用。最典型的是第三方支付和P2P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还常被一些社会集资活动加以利用,渗透力超强。

“最突出的案例,就是近几年闹的沸沸扬扬的泛亚及e租宝等非法集资事件,涉众上百万,横跨多个省市,这与互联网出现前的社会集资活动简直无法相比,绝不可同日而语。”他警示道,“中国金融风险面临前所未有复杂局面。”

重申防范金融风险

一些交叉性金融领域急速创新,同时也带来产品多层嵌套、链条过长、期限过度错配、杠杆过高等隐忧。“中国金融风险面临前所未有复杂局面。”于学军坦言。

“在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和环境下,银行业要回归本源和健康发展,需要以治理好金融乱象、防控好金融风险为基础。”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认为,治理金融乱象,要建立一张能反映金融业运行整体情况和风险实质的超级资产负债表,从根源切入,在基础问题上进行顶层设计,这样可以使我们对各类金融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方、对症施治。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则强调了经济金融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她指出,应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仍呈上升趋势,既要防范“黑天鹅”,又要防范“灰犀牛”。因此,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在促发展和防风险之间做好平衡。

洪崎则在会上同时指出了国企在债务、地方债务、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外部冲击、违法犯罪、杠杆率偏高等重点与风险。“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是大头,金融稳经济稳,银行稳则金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