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币单周涨幅创44周纪录

在11月实现8个月以来首次月度升值之后,12月第一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1%,收获44周以来最大周涨幅。在汇价宽幅波动中,人民币汇率充分展现出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市场人士指出,近期外部风险因素有所收敛,而中美利差低位企稳,配合相关部门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缓解,但仍缺乏持续升值基础,未来运行趋势的扭转有待基本面切实回暖。

中间价与即期汇率均反弹

12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设于6.8664元,调低65个基点,但本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仍上调多达693个基点,上调幅度达1%,创最近44周最大周涨幅。

人民币兑美元市场汇率也走出2月以来最凌厉的一波反弹。人民币即期汇率在本周初两日上涨超过1000个基点。其中,本周一离岸人民币单日涨幅超过1%,在岸人民币也上涨约0.8%。虽然从本周三开始汇价出现连续回调,但截至本周五16时30分,在岸即期汇率收盘价仍较上周上涨638个基点,幅度为0.93%,亦创出最近44周最大周涨幅。

在汇价宽幅波动中,人民币汇率充分展现出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

外部风险因素有所收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轮汇价反弹很大程度上源自外部环境边际改善。

一是美元涨势放缓。在刚过去的11月,人民币兑美元收获8个月以来首次月度升值表现。当月,美元指数仅上涨0.06%,月涨幅为过去3个月最低。12月以来,美元指数有所下跌。近期无论是美联储,还是外汇市场参与者,对2019年美联储加息路径的判断均出现微妙变化。不少机构认为,随着美国经济本轮增长周期的拐点渐行渐近,美联储可能提前结束本轮加息,2019年加息次数或少于先前预期。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及货币政策收紧一直是本轮美元赖以走强的基础。

二是国际贸易消息面新增利好促使市场参与者重新审视对贸易形势的看法。

应该看到,过去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美元走强以及贸易环境变化是两个重要诱发因素,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既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不确定性,从基本面预期的角度引发汇率波动,还可能冲击投资者情绪,加剧汇率波动。随着外部风险因素出现更多缓和迹象,人民币汇率上演积蓄已久的爆发式反弹也就不足为奇。

等待基本面实质性回暖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缺乏持续升值基础,最近这一轮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是阶段性的。展望未来,虽然较难期望人民币走出强势升值行情,但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有所缓解。

最近,中美利差在触及阶段低位后出现企稳势头。自10月底以来,中国央行基本暂停短期流动性投放,市场利率没有进一步大幅下行;美国国债收益率因为市场参与者调整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及美联储政策走向的看法,出现一定幅度下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重新回到3%以下。中美利差在低位呈现企稳态势,有助于人民币汇率趋稳。

中国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官方外汇储备增加86亿美元,终结“三连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利差趋稳后,资本外流压力有所减轻。

此外,货币当局加强了外汇宏观审慎管理,适时开展逆周期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近期人民币在跌至7元附近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止跌企稳特征。一方面,这与外部压力减轻有关;另一方面,可能反映出在汇价临近关键心理位置情况下,外汇逆周期调节适时加大力度,并取得一定效果。

当前,市场对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差异化收敛的预期增强,美元指数上行难度加大,可能转向高位震荡或有所调整。另外,对贸易前景的悲观预期有所改善,人民币对美元继续贬值的压力得以减轻。人民币汇率短期大幅反弹也拓宽了缓冲空间,年内跌破7元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当然,人民币汇率运行趋势的扭转仍有待经济基本面的实质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