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5日电(陈俊松)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2018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201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12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8.1%,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9.8%。
具体来看,12月末,广义货币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
面对复杂多年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式,广义货币的供应量仍实现平稳的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民银行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的供应,2018年通过四次降准和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等措施,提供了充裕的中长期流动性;二是有序引导金融体系的表外资金回表,在商业银行对股权及其他投资的数量有所萎缩的情况下,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至于M1增速的下滑,阮健弘认为,一方面是近些年第三方支付和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发展,使得全市场对M1的需求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当前,房地产融资趋缓和平台公司的财务纪律加强,导致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少增较多。
阮健弘说,M1是M2的组成部分,总量为55万亿元,相当于M2规模的三分之一。“目前M2的增速是平稳的,M1增速的回落主要是全社会流动性的结构性变化,不代表流动性规模的变化。”
社融方面,初步统计,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0.75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有所回落。
阮健弘表示,银行表外融资下降的比较明显是结构性去杠杆的结果,同时也与金融体系的风险偏好下降有关。从实体经济来看,主要是与平台相关的企业,以及债务负担和压力比较大的国企有效融资需求不足。
但她还提到,社会融资人民币贷款、债券融资、贷款核销显著增加,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表外融资的收缩,实现了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与实体经济的增长总体是相匹配的。
从社会融资的结构上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大增。2018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3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1%,同比高2个百分点。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体系,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保持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阮健弘说。
其他数据方面,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
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82.52万亿元,同比增长7.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7.5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