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全球一些主要央行缘何转向宽松政策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财经观察:全球一些主要央行缘何转向宽松政策

新华社记者孙鸥梦

近期,一些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降息或释放宽松信号。分析人士认为,贸易紧张局势、英国“脱欧”等引发的不确定性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投资者信心不足,是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主因。

6月6日,印度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为今年以来第三次降息;6月4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为近三年来首次降息。此外,新西兰央行和菲律宾央行也在5月份宣布降息。

最受市场关注的美联储也释放出宽松信号。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月4日表示,美联储正密切关注当前贸易局势发展及其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影响,并将采取适当措施支持经济增长。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美联储对降息持开放态度。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根据联邦基金期货市场交易数据做出的最新预测显示,市场认为美联储到今年7月至少降息一次的概率达到80%左右,9月至少降息一次的概率则超过了90%。这意味着当前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已经非常强烈。

欧洲方面,本月6日,欧洲央行意外宣布进一步推迟调整关键利率的时间点。经济学家认为,欧元区短期内已不可能加息,而从近期相关利率产品的交易情况看,投资者甚至预测欧洲央行会在2020年下半年降息。

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是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主要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比今年1月份的预测低0.2个百分点。IMF同时警告,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多重下行风险,包括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犹存、英国无协议“脱欧”风险加剧、市场信心恶化等。

美国方面,年初以来,最能代表美国经济动能的私人消费和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显著下滑,5月份非农就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数据也显现疲态。欧洲经济也增长乏力,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经济陷入阶段性低迷。此外,印度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已下滑至近5年来最低水平。

同时,近期金融市场走势也反映出投资者信心不足。自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以来,全球投资者纷纷选择增持避险资产,这导致国际金价近期连创新高,美债收益率持续下行甚至出现长期和短期国债收益率倒挂,德国和日本部分国债收益率也跌至近年来低点,显示投资者信心疲弱。

分析人士认为,一些央行选择在当下时点释放宽松信号,提升流动性,也将利好金融市场,稳定投资者信心。

路透社近期针对分析师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分析师普遍认为,鉴于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加上通胀上升乏力,主要央行的政策收紧周期已经结束。

尽管多国央行相继加入降息“俱乐部”,但这是否标志着全球新一轮降息潮来临还有待观察。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国际贸易紧张局势、英国“脱欧”等因素引发的不确定性能够减弱或消除,全球经济增长或将出现反弹,货币宽松需求将随之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