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患者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改变

复习COVID-19患者有关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改变的文献非常少,从2月初开始关注,仅查到2003年在英国血液学杂志(BJH)上有一篇有关SARS外周血形态的文章(当时只提到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减少,而并未对形态进行详细的描述)。所幸近期在美国血液学杂志(AJH)先后发表了2篇有关形态方面的文章,对于形态爱好者或许可以从中了解一些这类感染性疾病的细胞形态改变特点。

(一)

本文摘自“Anupam Mitra,Denis M. Dwyre,Michael Schivo,George R. Thompson III,Stuart H. Cohen,Nam Ku,John P. Graff.Leukoerythroblastic reaction in a patient with COVID-19 infection”First published in AJH: 25 March 2020.https://doi.org/10.1002/ajh.25793.

Anupam Mitra等人报道了一例COVID-19患者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粒、幼红细胞性血象改变。文章提出尽管不能证明幼粒幼红改变是否继发于COVID-19感染。然而,随着临床改善,中性粒细胞逐渐恢复,其他血液学指标也缓慢改善。通过这个报道,希望了解COVID-19患者外周血的形态改变,从而避免对其他患者进行额外诊断性检查。

COVID-19患者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改变

(二)

本文摘自“Gina Zini,Silvia Bellesi,Francesco Ramundo,Giuseppe d’Onofrio. Morphological anomalies of circulating blood cells in COVID-19”First published in AJH: 12 April 2020.https://doi.org/10.1002/ajh.25824.

罗马Fondazione Policlinico A.Gemelli至2020年3月25日收治了249名COVI-19患者,对第一批40例患者入院时的外周血涂片(尚未进行抗病毒和抗炎治疗)进行显微镜观察,发现中性粒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异常。血小板形态也出现特殊改变,主要表现为体积增大、深染的血小板,伴血小板边缘不规则,甚至出现胞浆伪足(图L),这种形态在血小板增多(4例503-629 x109/L)或血小板减少(66-93 x109/L)患者中均可出现。

COVID-19患者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改变

入院后第一天(或治疗前)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常升高(14/40例>5x109/L),1周后呈下降(7例1.48-3.23)。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和胞浆颗粒改变(图A至D)。特别是胞浆出现较多浓集分布的深色颗粒(类似“毒性”颗粒)和胞浆边缘浅蓝色无颗粒区。少数病例出现胞浆少颗粒现象。细胞核形状异常改变较显著,杆状核,细胞核分叶减少、核不分叶(类似于P-H畸形)出现频率增加。

COVID-19患者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改变

血涂片凋亡细胞出现频率增加(图H至J):出现核溶解,颗粒状或深蓝色胞浆,提示凋亡细胞来自不同细胞类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COVID-19患者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改变

疾病早期阶段外周血中也常出现未成熟粒细胞,如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图E),有时可见更幼稚阶段细胞,细胞核染色质细致,胞浆含有少量嗜天青颗粒(图F和G)。部分血球分析仪(ADVIA 2120)显示粒细胞胞浆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

COVID-19患者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改变

经过抗病毒与抗炎治疗后再观察7位患者外周血涂片,上述中性粒细胞形态改变几乎完全消失,而淋巴细胞形态则表现出较大的异质性改变,包括不典型淋巴细胞(图K)、淋巴样浆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COVID-19患者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改变

总之,COVID-19感染后外周血涂片可以出现不同的血液学形态改变。症状加重前的早期阶段,入院时外周血以粒细胞反应性改变,即出现幼稚阶段细胞、异形性和细胞凋亡等形态改变。经过数天治疗后,血细胞形态改变向淋巴细胞活化转变,通常伴随淋巴数量增加和形态异质性改变。这种数量和质量上的异常可能与细胞因子风暴和炎症有关,也是COVID-19肺炎发生的基本致病因素,可能引起继发性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最终导致多器官衰竭。

编辑:徐少卿 审校:而 东

点击“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