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阅者: 杨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哪些因素会诱发烧心?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烧心的常见病因以及如何防止疼痛,这些信息患者都需要了解。
烧心的具体诱因因人而异。引起烧心的原因可能会让人意想不到,远离已知的那些会引起烧心的食物。
除食物外,锻炼的方式和时间、服用的止痛药,这些也会引起烧灼感。
控制烧心的关键在于了解自身的症状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一、烧心的诱因:大量进食和吃油腻食物
睡前来一个油腻的大汉堡和美味无比的油炸食品,会使烧心火上浇油。
油腻食物、大量进食以及吃夜宵是影响众多患者烧心的三大因素。
烧心最常发生于大量进食后。大量食物使胃部扩张,使人感觉“饱胀”。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胃部扩张或膨胀会对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防止胃酸沿错误方向流动的肌肉环)造成压力,使上一餐形成的液体发生反流,让人感到难受。
不仅是已知会诱发烧心症状的食物,大量吃任何食物都会出现这一现象。
一旦出现烧心,油腻食物是绝对不可触碰的。高脂食物在腹内停留的时间会更长,使胃产生更多胃酸,刺激消化系统。
此外,高脂和油腻食物还会导致 LES 松弛,因此不仅会产生更多刺激性的胃酸,胃内容物也更容易向上回流入咽喉。
二、烧心的诱因:饮食
多种食物和饮料都会导致 LES 松弛。通常可诱发烧心的食物和饮料包括:
酒类,尤其是红酒;
黑胡椒、大蒜、生洋葱以及其他辛辣食物;
巧克力;
柑橘类水果及其制品,例如柠檬、橙子和橙汁;
咖啡和咖啡因饮料,包括茶和苏打水;
胡椒;
薄荷;
西红柿。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但如果上述食物不会引起烧心,则无需回避。防止餐后出现烧心的方法:
不要暴食。每天少吃多餐(5~6 餐),代替一日三餐、每餐大量进食。
睡前不要进食。让食物消化 2 小时再躺下,从而使食物有时间从胃内排出并进入小肠,就不会向上反流入食管。
躺下会增加消化难度,更容易发生烧心。
三、烧心的诱因:运动
想找一个借口来逃避仰卧起坐吗?仰卧卷腹和腹肌锻炼会诱发烧心。
包含弯腰的身体姿势会增大腹部压力,将胃酸向上挤入食管。
因此会让人感到灼热,而这并不是锻炼的预期效果。请谨记,抬腿也能使腹肌收缩,因此也会加重烧心症状。
倒立、下犬式瑜伽等活动会使胃内容物的自然流向逆转,从而诱发烧心。
身体震动的锻炼,例如慢跑和有氧运动,能使胃内容物到处晃荡,在 LES 无力的情况下还会向上溢流。
当然,烧心绝非不运动的借口。事实上,运动引起的体重减轻有助于缓解烧心,但切忌在饱腹时运动,否则会增大腹内压,使烧心更容易发生。
食物需要数小时才能消化,因此找到对患者有用的锻炼方式才是关键。大多数专家都建议进食后等待约 2 小时再开始运动。
四、烧心的诱因:药物
多种药物都能诱发或加重烧心:偶尔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不会引起这样的烧灼感,但经常服用阿司匹林或一类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常见止痛药,会对食管造成刺激。
NSAID 包括布洛芬、萘普生和处方药 Cox-2 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常用于治疗关节炎。
某些降压药:
多种降压药和心脏病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和硝酸盐类药物,能使 LES 松弛,从而导致胃酸更加容易反流。
已知以下药物也能使 LES 松弛并引起烧心,包括:
一类称为茶碱的口服哮喘药;
镇静药;
麻醉性镇痛药;
孕酮(某些避孕药中含有的激素);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
某些营养补充剂;
例如铁剂和钾剂。
化疗药和一类称为双膦酸盐的抗骨质疏松药能损伤食管内表面,使烧心更容易发生。
服用抗骨质疏松药时用一大杯水送服,并避免在服用后 30 分钟~1 小时内躺下,有助于预防烧心。
患者如果发现其他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可引起或加重烧心,务必告知医生。医生能够建议替代方案。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追踪烧心的诱因
烧心会限制患者的食物选择,扰乱其睡眠,并影响日常活动。坚持记录所吃食物和进食时间,能帮助医生确定引起症状的原因。
然后可以与医生共同确定预防手段。患者可以通过记录烧心日记追踪烧心的诱因,确保记录内容包括进食量。
如果患者在吃某种食物后出现疼痛,也应记录。
记录信息
每天的日记中应包括以下信息:
摄入的食物及摄入时间;
锻炼时间和类型;
使用的药物及时间;
是否出现疼痛,以及疼痛开始的时间(例如,烧心是在早餐后出现,还是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
疼痛的感觉;
采取什么措施会感觉好一些。
请谨记,了解烧心的诱因,并学习怎样避免,能帮助患者摆脱烧心造成的不适。
偶尔发作的烧心通常无需担心,但如果烧心频繁发生,或烧心已严重到干扰日常活动,应联系医生。
患者可能需要就烧心以及防治药物接受进一步评估。如果出现吞咽困难或大便发黑,应立即就医,这可能是更严重疾病的迹象。
如果烧心症状严重,或服用药物后未见缓解,则可能需要内镜检查。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