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文章指出,目前不能排除新冠病毒在被正视前,早已出现在人群中,其可能在人群隐性传播期间逐渐获得关键突变,并完全适应人类;认识新冠病毒或有助于人们应对未来相似的危机;未来会出现更多冠状病毒,要加强对蝙蝠以外动物冠状病毒的监测
随着疫情进展,越来越多的新冠病毒基因组被测序发现,该病毒基因多样性不断增加。图/财新记者 丁刚
文丨财新记者马丹萌
新冠肺炎在全球已呈燎原之势,但关于其起源和出现,目前仍然迷雾重重。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一篇评论概述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数据,并讨论了其出现、传播及未来进化的可能。该文章指出,冠状病毒具有跨越物种、适应新宿主的能力,认识新冠病毒或有助于人们应对未来相似的危机。
评论作者为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兼职教授张永振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医学科学院教授爱德华·福尔摩斯(Edward Holmes),二人所在团队曾率先向全球公开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
据《细胞》评论所述,2019年12月26日,武汉中心医院曾收治一名起病6天的患者,当时患者有发热、咳嗽、疼痛、胸部紧迫感等症状。1月5日,该患者样本所含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结果测出,该结果被立即上报,同时上传至NCBI GenBank数据库。该数据库是由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建立并维护的公共综合性序列数据库,研究者可以从中查找已知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
做出上述结果的是张永振兼职的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P3实验室(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爱德华也是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传染病进化和产生,尤其在RNA病毒跨越物种障碍传播到人类或其他动物的机制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研究过的病原体包括禽流感、登革热、HIV、丙肝等传染病病毒。
这是GenBank数据库中第一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保证准确,后续还进行过修正。1月11日,该序列被披露在Virological网站上。随后,中国疾控中心获得的序列也发布在全球流感基因公共数据库GISAID上。目前全球公开的新冠病毒序列大约有200个。
为何传染性更强?
基因序列透露了新冠病毒的部分特性。文章称,通过最早的基因组序列数据,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是β-冠状病毒属成员,属于其中一个亚属Sarbecovirus属。初步分析显示,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在核苷酸水平上相似度为79%。
与SARS病毒相似的是,新冠病毒也可利用人类细胞表面ACE2受体作为入侵的识别受体,但两种病毒在S蛋白核苷酸序列的相似度仅有72%。S蛋白是与宿主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的关键的表面糖蛋白。
与SARS和MERS等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相比,新冠肺炎传染性明显较强,基因组序列或也可解释部分原因。“在SARS和MERS病毒中,病例增长相对缓慢,MERS病毒可能从未真正适应人际传播:大多数病例都来自于阿拉伯半岛的骆驼传人,只有零星分散的人传人。相比之下,新冠病毒的本土和全球传播势头令人惊讶。”文章写道。
新冠病毒与一种蝙蝠身上的SARS类冠状病毒相似度最高。2013年,有研究者从一种云南省中华菊头蝠中发现SARS类冠状病毒,并命名为RaTG13,其在核苷酸序列水平上与新冠病毒相似性约为96%。
但新冠病毒在S蛋白的S1和S2蛋白亚基连接处有一个新的蛋白酶切割位点序列,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插入会增加病毒传染性,而这种插入特点在其他相关β属冠状病毒中尚未发现。
……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阅读全文请点文末阅读全文。感谢热心读者订阅财新通,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真相!成为财新通会员,畅读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