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民营医疗机构停诊,没有了患者,就没有了现金流,但同时还必须承担房租、人力、水电等费用的支出。这对很多民营医疗机构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已通过裁员解决生存危机,甚至通过转让和关闭减少损失。近日,针对疫情对民营医疗机构造成的冲击,成都市西区医院创始人、成都市民营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郝士权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疫情,确有可能加速民营医疗行业的洗牌。
成都市西区医院创始人、成都市民营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郝士权
近年来随着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一些不规范的民营医院已经感受到生存的困难,民营医疗行业正在发生着整体的变革,洗牌已再所难免。这也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法则所致。
郝士权认为,民营医疗机构要想顺利渡过当前这道难关,只有勤修内功、狠抓管理,以患者为中心,多措并举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和就医体验,才能真正做到基业长青。
变革 民营医疗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3月15日有调查显示,99.37%的医院门诊量下滑,9成的医院存在现金流压力,其中,近三分之一的社会办医院无短期资金来源。
郝士权表示, 本次疫情确有可能加速民营医疗行业的这一次洗牌。近年来随着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一些民营医院已经感受到生存的困难,民营医疗行业正在发生着整体的变革,洗牌已在所难免。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在本次疫情的冲击下,今后地方政府除了将继续加大公立医院床位等建设投入,还或将进一步鼓励大型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发展,用市场化的方式增加可以应对灾难的优质医疗资源。”郝士权说,全社会也会更加关注生命健康问题,人民群众会更加渴求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民营医疗行业在国家扶持和社会共识的双重叠加下将再次迎来大的发展,也将更加坚定了社会资本踊跃投资民营医疗的信心。
成都市西区医院创始人、成都市民营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郝士权
战疫 民营医院是一支重要生力军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社会办医政策的相继出台,民营医疗机构及其行业迎来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一些民营医院通过规范管理、強化人才队伍和提升专业技能,己成长为国家二级或三级医院。
截止2018年年末,全国有公立医院12032个,民营医院20977个,民营医院占比达63.5%,民营医疗机构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力补充。这次战“疫”中,民营医疗机构也是重要的生力军。
郝士权说,以武汉为例,作为一家三级综合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就为抗疫提供了400张病床,用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与此同时不乏民营医院还派出了医生、护士去支援重灾区。更多的民营医院也是积极参与到当地疫情防控工作中,为战胜疫情做了大量的工作。这说明社会办医已经走上历史舞台。
机遇 一部分民营医院脱颖而出
在郝士权看来, 这次的疫情,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而言危中有机。
一方面,暴露出民营医疗机构整体能力上的差距,就像这次新冠疫情大部分民营医院都想积极参与到疫情的防控工作中来,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一部分民营医院根本无法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民营医院以抗疫为契机,针对在抗疫中发现的不足和短板,在办院过程中,对医院管理查漏补缺,严格按照国家各种法律、法规的要求,去规范的经营和管理医院,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做公众认可的事情,做让公众放心的事情。相信这样的民营医院一定能在当下的大环境中,逆流而上,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于民营医疗机构以及整个民营医疗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郝士权总结道,一些既没有核心竞争力又没有足够现金支撑的民营医疗机构难以为继,而一些直面疫情积极投身抗疫,真正优质且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民营医疗机构将脱颖而出。
优化 疫情推动线上诊疗发展
随着疫情逐步平稳和线下诊疗的恢复,线上诊疗会不会“偃旗息鼓”?
郝士权说,通过这次抗疫,线上咨询诊疗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满足了老百姓足不出户、远程在线就医的需求。从目前来看,线上诊疗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完善,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
当然,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线上不能完全替代线下,但线上诊疗可以作为线下诊疗的有益补充,促进医疗服务的便捷高效。
“随着疫情逐步平稳和线下诊疗的恢复,线上诊疗将得到加强和完善。”郝士权说,作为当前医疗服务的新趋势,尤其是经历了这次防疫“封城”,很多人逐渐适应了线上诊疗服务,这也会倒逼医疗机构加强线上诊疗服务。
“我想接下来通过政策支持、功能完善、流程优化以及线上平台和线下机构相结合、取长补短,必将促进线上诊疗打开新局面,推动线上诊疗的跨越式发展。”郝士权告诉记者。
复诊 建议从8个方面保障医患安全
根据成都西区医院经验,郝士权认为,医疗机构在有序复诊的同时,要重点加强8个方面的工作来保障医患双方的安全。
一是建立并完善组织架构,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医院新冠肺炎应急救治队伍,重点加强发热门诊力量,认真做好发热预检分诊和三级体温筛查。
二是严格落实洁污分区,对医院的发热患者、普通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活动区域的严格区分和管控,保障发热患者与普通患者、医务人员不出现交叉感染。
三是对陪同患者就诊或住院的家属亲友进行人流限制,凭证出入并体温检测,避免人员扎堆聚集。
四是对全院各处场所进行高频次的消毒清洁,尤其对门诊区、急诊室等重点场所做到手术级别的消杀保障。
五是严格落实医院内所有人员均须佩戴口罩和手卫生消毒,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文明劝导。
六是严格落实在高防护措施下开展治疗工作,确保医患双方安全。
七是加强医护人员防疫业务培训,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八是利用门诊大厅电子屏、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开展防疫宣传教育,向来院咨询、就诊的群众普及防护知识,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经验 疫情之下如何严格防控
郝士权表示,疫情发生后,成都市西区医院严格防控,如重点加强发热门诊医护力量,完成发热门诊和观察病区标准化改造,临时开设感染科,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主动为患者配送餐饮,提供VIP病房服务等。
“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后,我们提前预判到了抗疫物资有可能出现紧缺,及时实施了全球采购工作,在访遍日、韩、美、加等华人华侨较多的国家抗疫物资均严重缺货的情况下,经多方筹措,最终从南美洲搜集并采购到价值上百万元的30万个医用口罩和数千套防护服。”郝士权说,这批物资经辗转美国、香港后及时运抵成都。不仅有力保障了西区医院抗疫物资的供应,也将其中的大部分抗疫物资及时捐赠交付到成都市一些区县以及自贡市、阿坝州等当时抗疫最需要的地方。
医院复诊后,仍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郝士权说,例如,加强了洁污分区和通道管控,在各个通道点位均增设岗位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筛查,建议患者就医先进行网络、电话预约挂号,到院后全程佩戴口罩,直接到诊室检查、诊断和治疗,少带或不带家属陪伴,尽量减少在医院的停留时间等。
封面新闻记者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