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药价,关于我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这些应该也是你想知道的

除了药价,关于我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这些应该也是你想知道的

今天,我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正式在国内上市,全国25个省、151家门店同步上架开售。单盒药物定价为895元人民币,如果按照药物说明书服用,每月药费约3580元,一年约4万2千多元。”绿谷制药董事长吕松涛在媒体见面会上说,该药的定价是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结合中国老百姓的购买力、看护费、综合医疗成本等各种因素而得出的。

除了药价,关于我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这些应该也是你想知道的

除了药价,关于我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这些应该也是你想知道的

张杨路上的一家大药房已经上架了药物,还接到许多问询电话。

除了老百姓普遍关心的药价,对于“有条件获批上市的内涵是什么”“9个月的临床试验时间是否太短”等质疑,九期一首席科学家、中国3期临床主要牵头研究者、生产企业一一做出了回应。

现有药物上市多年,是医保报销后患者直接负担的价格

目前,国内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其他药物费用每月最高约为1500元。吕松涛介绍,但现有药物已经上市多年,其价格是医保报销后患者直接负担的价格,其实已经不具有可比性。绿谷制药是在聘请了国际知名咨询机构进行研究评估后制定的这一价格。

全球目前至少5000万痴呆患者中,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18年全球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及照料费用已达万亿美元。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平均每人每年要花费13万元人民币,其中超过67% 是交通住宿费、家庭日常护理费等非直接医疗费用。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预测,如有一款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病因或缓解病程进展的新药,未来5年可将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减少50%,到2050年可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减少80%。“九期一上市后有望降低更多患者家庭的整体负担,使患者家庭更多地受益。”

据介绍,目前绿谷制药生产的制剂可以满足一年40万人的用量。而数据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000万人。为满足更多患者需求,绿谷未来会在张江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工厂,以提高生产能力。

已提交试验数据,没有发现致癌风险

2019年1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了九期一的上市申请。“有条件”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有条件获批上市特指,九期一上市后3个月内提交完整的大鼠104周的致癌性试验数据。这是根据国家最新的新药审批法做出的规定,其实我们当时相关的试验都已经完成,只是试验报告还没准备好。”耿美玉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就在12月26日,他们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完整的大鼠104周致癌性试验数据,没有发现致癌风险。接下来,研发团队还将继续进行该药的药理机制研究和长期安全有效性研究。

认知功能是否改善,是评价药效的主要指标

9个月的3期临床试验时间,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来说是否太短?

“一般来说,2期临床试验只需3个月,但我们做了6个月;3期临床试验只需6个月,但我们做了9个月。”九期一中国3期临床主要牵头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肖世富教授介绍,9个月已经是在伦理的最高极限下,最大限度地了解药物的效用。

对于有人质疑临床三期试验对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不够,绿谷制药副总裁、全球临床首席运营官李金河说,阿尔茨海默病最主要的表现是认知功能的恶化,所以认知功能是否改善仍然是国际上评价该类药物疗效的主要指标。而认知功能量表(ADAS-Cog)被公认为评估轻中度患者药物临床试验疗效的“金标准”。生物标志物,由于依然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确立其与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目前国际上只是把其列为次要疗效指标,探索性分析其与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或用于验证药物作用机制,佐证主要疗效指标的研究结果。

2014年九期一临床三期试验启动时,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临床试验指南,均未把生物标志物作为主要指标之一。2018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发布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指南中,才首次将生物标志物作为指标之一,而彼时九期一在中国的临床三期试验已接近完成。“未来在我们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会把生物标志物作为临床试验的疗效指标之一。”李金河说。

“生物标志物,其实只是个支持性指标。有些宣告失败了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在临床试验时确实发现老年斑减少了、葡萄糖代谢改观了,但认知功能没有什么改善。作为一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改善功能。”肖世富说。

“我对九期一在不同人种中起作用充满信心”

“明年一季度,第一个病人将入组九期一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李金河介绍,在国外可直接开展3期临床研究,正说明对国内3期临床试验的认可。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由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卢鲁沃脑健康中心主任杰弗里·卡明斯领衔主导并担任首席科学家。

“我对九期一在不同人种中起作用充满信心。”九期一中国3期临床主要牵头研究者、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医学科张振馨教授说。78岁的张振馨,从事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症研究已有53年,她多次提及患者的变化:一位小说家出门忘记锁门,驾车途中想不起要往哪开,本已无法提笔写作,服药9个月后又能写作了,停药42个月后随访,不仅在报纸上发表散文,自我评价记忆力较3年前有明显改善。

“3期临床试验的论文还在投稿中,国家药审中心还将依据相关规定,把3期临床数据报告公之于众。”耿美玉说,或许靶向肠道菌群会带来治疗的新思路,但这也只是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冰山一角。正如人们对阿司匹林的研究已经历时100多年,她呼吁有更多的第三方一起来做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的探索,让患者用药用得更明白。“科学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质疑,研发九期一这20多年来,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修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