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家医药企业有了信用“户口”,失信企业将受惩戒!

来源:健康界

正文共:1536字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医药领域有了自己的信用体系,对药厂、药店、医院等都有什么影响?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与建设,涉医涉药领域的信用体系已初具雏形,医药行业信用治理迈入新阶段。”2019年12月20日,在涉医涉药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行业协会第一次联席会议上,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会长潘广成透露,目前这一体系已经为40万家医药行业市场主体建立了信用档案。

行业协会是行业信用建设的枢纽,应承担起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这一重任。受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邀请和委托,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成为医药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牵头单位。

“医药行业这么大,单靠一家肯定不行,所以我们搭建了行业协会联合工作机制,希望联合各医药行业协会,共同建设行业信用体系。”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信用建设部马宁博士说道,目前已有8家全国性协会、14家省市行业协会参与到该机制中来。

此前,医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顶层立法缺失,信用立法还未出台;二是信用标准缺失,对守信、失信行为的界定和评价并没有统一规范。

“在联合工作机制下,我们构建了一系列信用标准和规范,试图给守信与失信行为下一个清晰定义。简单来看,我们认为,被行政处罚、刑事判决的行为即失信行为。”马宁在发言中提到,企业遵纪守法是最基本的行为底线,如果违背这一底线,就一定是失信行为。

“依托这一标准与2015年建立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我们搭建了涉医涉药领域自己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医药卫生网,专门归集、发布、共享、公示医药领域的信用信息。”马宁在会上介绍,该平台已为40万家医药行业市场主体建立了信用档案,归集了10万多条行政处罚信息、近百万条行政许可信息,成为涉医涉药领域信用信息的总窗口。

“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追踪、记录、更新,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会议结束后,马宁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信用档案就像信用卡一样,只有不断更新信用记录,才能反应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不断追踪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也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之一。目前,这些市场主体主要以医药企业为主,在第二阶段的工作中,医院、诊所等机构也将纳入其中。

40万家医药企业有了信用“户口”,失信企业将受惩戒!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据透露,目前他们已经建立了“失信主体名单”。“如果企业反复出现(三年三次以上)同类失信行为,例如反复出现质量安全、税务问题等;或出现跨部门失信行为,例如不仅出现环保问题,还存在质量问题,我们确定后便会将其纳入‘失信主体名单’,并将其信息推送给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相关部委。”

把这些失信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后,对企业会造成什么影响?

“是否对这些失信行为进行惩戒,还要看相关部门的政策。”在健康界的追问下,马宁坦言行业协会的主要工作是提供信用信息与服务,最终如何使用则取决于监管部门。

据悉,他们正与相关部门协商,探索如何将企业的信用信息转化为监管依据。除此之外,这一信用体系也面向企业,为其提供信用风险预警,帮助他们预防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

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联合奖惩制度,其核心思想是使守信者获得便利优惠,失信者付出高昂代价。

对守信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公共服务便利等;对失信行为则将进行行政性、市场性、行业性的约束和惩戒,限制相关人员高消费等。“在这一大框架下,如何拓展医药领域信用信息的应用场景,开展信用治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马宁表示。

不同于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执法部门的刑事打击,基于市场主体的信用治理依靠的是市场力量。“实际建设过程中,很多企业表示宁愿多交罚款,也不愿将不良信息计入自己的征信体系,信用治理的威力可见一斑。”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荣誉会长刘骁悍指出,未来随着更多企业与机构纳入信用体系,信用信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信用治理必将推动医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热门推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