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推杯换盏、把酒言欢是每个岁末、节假日少不了的节目。作为感情载体的酒,既是有些人眼中的“玉露琼浆”,可千杯不醉,但也成了另外一些人眼中的“洪水猛兽”,甚至一喝酒就脸红,乃至沾酒就倒。但较起真来,为什么一喝酒就脸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20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专注于饮酒脸红基因—“乙醛脱氢酶2”(ALDH2)研究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教授从基因的角度对饮酒脸红的现象进行了解读。
他表示,人体把酒精代谢掉要分两步走,即“变身”和“解毒”,如果体内的“乙醛脱氢酶2”的活性不好,代谢能力减弱,使得乙醛在体内堆积,就会出现酒后脸红的现象。通过陈教授团队的多年研究,他提醒“饮酒容易脸红”的朋友,要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塞等疾病的发生。
一图看懂
配图为受访者提供,科技日报新媒体刊发专用
“酶”好,喝酒才能不上脸
文人墨客多爱酒。“唯酒无量,不及乱。”先贤孔子的这句话代表着国人的饮酒哲学,意指各人酒量不同。要根据自己的酒量来喝酒,以不至醉乱为限度。
自2006年开始,陈玉国教授便专注于“乙醛脱氢酶2”Glu504Lys基因突变与脏器功能保护、精准医疗的研究,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级、部省级课题,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部省级奖6次。
在他看来,喝酒到了科学家这里,从人群特征到分子机制,从基因遗传到蛋白调控,研究地越发透彻。他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词—“亚洲脸红”,“不是说亚洲人容易羞涩脸红,而是东亚人中有30%—50%的人,一喝酒就很容易‘上脸’。比如男士喝一两白酒,上脸的人眼圈脸颊绯红,甚至面红耳赤,但西方人却很少这样。”
既然“唯酒无量”,为什么会存在“亚洲脸红”?这要从饮酒脸红的最深层原因—即基因突变说起。
人体代谢酒精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变身”。酒精变成了容易代谢的乙醛,但是乙醛仍有毒性,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最容易被发现的就是脸红;第二步为“解毒”。乙醛被迅速代谢成乙酸,然后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陈玉国说,解毒过程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便是“乙醛脱氢酶2”催化酶。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个酶上。陈玉国教授研究发现,30%-50%的东亚人携带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Glu504Lys),导致产出的酶结构先天不良,代谢能力大大减弱,也就使得乙醛在体内堆积,产生饮酒后脸红的现象。
饮酒脸红有轻有重,这是因为基因的载体DNA有两条链,如果只有一条链携带乙醛脱氢酶2突变基因,饮酒脸红的程度还轻些。但如果两条链都携带,产出的酶代谢能力会损失90%以上,饮酒后就面红耳赤了。
陈教授表示,饮酒不容易脸红的人,大部分是乙醛脱氢酶2的活性不错,酒精代谢顺利,但也有部分人第一步的乙醇脱氢酶就不行,酒精的代谢第一步便受阻,这部分人喝酒很容易出现危险。
“喝酒脸红”是保护色?
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饮酒脸红”听起来有趣,却绝非酒量小那么简单。在搞清楚了“亚洲脸红”存在的缘由之后,陈玉国教授团队开始考虑,既然通过基因能区分出来两类不同的人,那这两类人在健康和疾病方面有什么特征?或者说“饮酒脸红”者与某些疾病是否有关联?
多年的研究让陈教授团队有了重大发现:饮酒脸红的人群即使不喝酒,患一些疾病的几率也会上升。这些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塞、老年痴呆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休息时也发作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典型表现是持续不缓解的较为剧烈的胸痛),是较为严重的冠心病。陈玉国团队最先发现,携带饮酒脸红突变基因的汉族人,比起不携带者,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几率明显更高。差不多同时,日本、韩国人群也有发现了同样情况。
更加不公平的是,他们还发现,已经得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人,如果携带饮酒脸红突变基因,经过同样的治疗后更容易再犯。小动物里也是这样,乙醛脱氢酶2活性好的动物,同样是心梗,梗死的面积小很多。
陈玉国教授提醒:饮酒容易脸红的朋友,从年轻时就应注意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注意饮食平衡、不食油腻食物,适量运动,避免熬夜,保持良好心态。
如果已经有“三高”情况,则应更加注意遵照医嘱服药控制、定时监测、定时体检、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保护心血管健康,避免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如果有胸痛、胸闷等前期症状,应该及时至胸痛中心就医排查。
我国脑梗塞(俗称“中风”)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探讨饮酒脸红基因突变和脑梗塞的关系很重要。陈玉国发现,国内外好几个团队进行了研究,虽然结果并不十分一致,但大多数认为,饮酒脸红基因突变会明显增加患脑梗塞的几率,尤其是对于男性。
他提醒:饮酒容易脸红的男士们,要早早开始脑梗塞的自我预防,预防措施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大致相同,特别要注意排查颈动脉斑块,注意休息,养成不急不躁的良好心态。
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是由年龄、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疾病史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并没有有效治疗措施。
阿尔茨海默症与饮酒脸红基因突变的关系仍有争议,陈玉国团队把国内外所有的研究汇总起来一起分析,发现在男性里,携带饮酒脸红突变基因者比不携带者,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几率明显提高,但是女性里这二者没有明显关联。
“这提醒了饮酒容易脸红的男士,需要注意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戒烟限酒,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避免肥胖,勤动脑多思考,保持一定社交,避免抑郁情绪。”陈玉国说。
他强调,并不是说饮酒脸红的朋友就一定会得这些病,饮酒不脸红的朋友就不会得、不需预防。这些疾病是多种先天基因、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后天环境可以改变,往往更加重要。“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特点要多一些清醒认知,识别自身患病风险相对高的疾病,开展早期预防。要知道,‘防’永远好于‘治’。” 陈玉国表示。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刘义阳
审核: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