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得那么peace,怪不得爱吃辣

你活得那么peace,怪不得爱吃辣

自诩为“不吃辣会死星人”的人越来越多,不吃辣人士沦为弱势群体。辣味流行,是当代社会的一种心理需求。

你活得那么peace,怪不得爱吃辣

近二十年来辣味高歌猛进,冒菜、麻辣烫、小龙虾、酸菜鱼、重庆火锅紧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脚步,立足于城市乡镇的街头巷尾,辣味由此一跃成为更多城市的第一口味

嗜辣不再是云贵、川渝、湖广等局部省市的地区特色,而是进阶为“舌尖上的中国”的当下代言。

辣椒“是一种不可抵挡的时尚”——早于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便刊文直指我们“生活在辣椒时代”。

该文作者、西南师范大学教授蓝勇提到,嗜辣流行的原因,就在于“辣椒是生活化的、大众化的,也是豪爽的、热烈的、刺激的”。

你活得那么peace,怪不得爱吃辣

在太阳下干燥的红辣椒/图虫创意

辣味的流行构成了一种当代社会的隐喻和象征。嗜辣意味着更为激进的现代主义,甜、酸、苦、咸、鲜则退为口味上的保守分子

不论你是不喜欢吃辣还是真的不能吃辣,辣味的幽灵始终在你的生活上空盘旋。

全世界的嗜辣者都是灵魂相通的

追逐辛辣的刺激并不只是现代人的口腹之欲。

巴蜀之地的吃辣史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东晋史学家常璩曾形容自己的家乡人“尚滋味”“好辛香”。

然而,在辣椒从美洲传入中国之前,巴蜀人家的辣更多取自从中亚进口的香辛料和本土的调料,尤以“三香”——姜、花椒和茱萸为主。

不过,在崇尚中庸调和的古代中国,对辛辣刺激的追捧并不像当下这般狂热。

你活得那么peace,怪不得爱吃辣

先秦时期的《河图洛书》便告诫道:“(人食)无极辛,使肺气盛、肝气衰,令人懦怯悲愁、目盲发白。”

我们熟知的“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湖北人不辣怕”的说法,显然是近代的话语创造,字里行间充斥着竞争和进步的语言色彩。

蓝勇认为,辛辣文化的流行和其关于革命性的炒作直接相关,嗜辣口味圈和近代革命的风云人物出生地高度重合,如邹容、蔡锷、陈独秀、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等人均为湖南和四川籍人士

毛泽东一生嗜辣成瘾,据说曾有医生劝告他为健康着想少吃辣椒,结果被他断然拒绝。

诸如此类将辣椒和革命画上等号的典故在中国近代史上并不罕见。在美国历史学家王宏杰看来,“吃辛辣食物已经被认为是勇气和耐力等个人品质的象征”。

你活得那么peace,怪不得爱吃辣

他在《辣椒、川菜和现代中国革命》一文中提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之初服役的1052名将军和元帅中,有82%的人来自中国4个最爱吃辣的省份,由此可见辣味在中国现代进程中的位置。

事实上,不单是中国人以能吃辣为傲,在这个问题上,全世界的嗜辣者都是灵魂相通的

人类发明的最无聊但又最刺激的较量,非吃辣椒比赛莫属。虽然此类比赛时常伴有胃痛、呕吐、晕厥等意外事故,但依然有热情无限的参赛者知难而上。

你活得那么peace,怪不得爱吃辣

云南丽江吃辣椒比赛/图虫创意

英国克利夫顿辣椒俱乐部便以其举办的吃辣椒比赛闻名,参赛者需在17轮比试中挑战不同辣度单位的辣椒,直至最后关卡:世界最辣辣椒——“卡罗来纳死神”

卡罗莱纳死神的平均辣度近157万SHU,甚至可达200万SHU,与民用辣椒喷雾的辣度相当。

不过,与惊人的辣度数值相比,冠军的奖金却少得可怜,仅50英镑(约合人民币425元)

辣味是我们在极限边缘的一次次试探

每一种味道都代表着人类的一种情绪,但对辛辣的偏好却和味道无关。在生物学层面上,“辣”其实是口腔内的灼痛感

在吃辣的过程中,灼痛感会激化脑部释放一种天然的止痛剂内啡肽,让人产生轻松兴奋的快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罗辛(Paul Rozin)认为,与坐过山车、看恐怖片相似,嗜辣是一种追求“良性自虐”的表现,嗜辣的快感或许出于一种生物进化论上的本能:具备忍受灼痛感让人类得以从那些难以下咽的食物中汲取营养,并纳入我们的饮食体系之中。

上世纪70年代,罗辛教授在墨西哥瓦哈卡州一个村庄里进行田野研究。他发现,嗜辣也属于后天的文化建构,墨西哥家庭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往食物里添加辣椒,训练他们吃辣的能力。

人类之所以追逐辛辣食物带来的灼痛感,在于“人们享受挑战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但辣味是我们在极限边缘的一次次试探

在此基础上,罗辛教授提出了一个假设:性格上越是倾向于追求刺激的人,嗜辣的程度就越高

你活得那么peace,怪不得爱吃辣

上海60名大学毕业生坐过山车庆祝毕业被誉为最刺激的毕业典礼/图虫创意

嗜辣程度高者性格更为好胜,更喜欢胜利后的满足感,也更乐于接受他人的赞美。他们精力充沛,行动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更优秀,喜欢挑战陌生的新环境。

这个猜想于2013年得到初步实证。宾夕法尼亚大学食品科学系副教授约翰·海斯(John Hayes)和他的研究生纳迪亚·伯恩斯(Nadia Byrnes)通过分析97名实验对象的刺激量表后发现,嗜辣和追求感官刺激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他们还发现,对奖励敏感的人(喜欢被称赞和求胜心切的人)也更有可能追求辛辣刺激

研究味觉和嗅觉疗法的专家、《你是哪种食物性格》一书作者亚伦·赫希(Alan Hirsch)博士相信热爱冒险的性格和嗜辣之间存在关联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热爱冒险的人往往肾上腺素分泌不足,而辛辣食物则可以给他们带来类似高空弹跳、旅行探险等活动的刺激感。

你活得那么peace,怪不得爱吃辣

高空弹跳运动/图虫创意

伯恩斯说,嗜辣和热爱冒险的性格相关并不奇怪,但透过研究证实这种关联却很意外。

不过,伯恩斯并不认可二者可以直接画上等号,她指出:“辣椒在亚洲是一种文化,人们对辣椒的喜好反映不出个性或特质。”

事实上,从食物史的学科角度来看,一个地区之所以形成对某种口味的偏好,往往是气候、地理、人口、社会、历史、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

你活得那么peace,怪不得爱吃辣

甘肃人民在晾晒红辣椒/图虫创意

而在后续的研究中,海斯和伯恩斯还发现与此相关的性别差异。

伯恩斯表示,女性嗜辣更多情况下是受内部基本需求驱动,而男性更可能因为社会所提供的外部奖励而追求辛辣刺激:“社会对男性的文化期待包括力量和胆识,这些都是典型的男性气概标准。”

你活得那么peace,怪不得爱吃辣

现代人无辣不欢/图虫创意

传统的男性气概鼓励甚至要求男性比女性更能忍受感官刺激,因此将“能吃辣”视为衡量男性气概的指标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不过,有研究表明,女性的典型喜好和男性的期待并不匹配,依靠“能吃辣”展演男子气概并不会给女性留下深刻印象。

与此相反,女性越能吃辣,对男性而言就越有吸引力。

与其说我们嗜辣,不如说我们需要辣。

从这层意义上来看,辣味的流行是在男性气概推动下的一次口味战争,嗜辣因而被赋予了现代主义的激进价值。

与其说我们嗜辣,不如说我们需要辣。“辣”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口味大冒险。

和70后、80后相比,90后活得太乖,早早便被规训得没有脾气。临摹年轻人心态的网络流行语来了又去,从丧到佛,从尬到南,情绪变换,难以名状。

你活得那么peace,怪不得爱吃辣

力图靠近青年文化的网络综艺不停尝试,从说唱到街舞,从电音到摇滚,但年轻人内里那份固执和愤怒却早已散落一地

不合时宜的思考和姿态纷纷改弦易辙,歌颂爱与和平

我们活成了一群peace的年轻人

越来越细分的科技树和工业水平,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态,带来的却是没有实际发展的不断增长,最终还是在“人口—食物—住房”里循环打转。

生活陷入内卷化的困局,自我懈怠、自我消耗。

你活得那么peace,怪不得爱吃辣

在紧缩的当下,嗜辣的口腹之欲成为我们的心理补偿——一种最小化的生活刺激

研究发现,吃辣椒确实有缓解压力的作用,这也是人们在压力大时愿意吃辣的原因。

peace的生活,一点辣就够刺激的了。

【今日话题欢迎留言讨论】

爱吃辣和不爱吃辣的理由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5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