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获得世界认可的背后

在中国胃癌治疗势力版图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下称北大肿瘤医院)举足轻重。

北大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是胃肠肿瘤中心学科带头人,在他的领导下,团队率先建立并统一我国胃癌标准手术规范,主持制定NCCN胃癌指南中国版,起草我国首部胃癌诊疗规范,在国内率先创建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新模式,创建世界规模最大的胃癌及癌前病变临床样本资源库。

由于在胃癌防治领域的突出贡献,该团队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大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的影响力,不止于国内。2017年,他们把世界胃癌大会(IGCC)首次带入中国,季加孚当选大会主席。

胃肠肿瘤中心在学科建设上有何过人之处?我国胃癌防治该向何处走?日前,健康界走进北大肿瘤医院一探究竟。

北大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获得世界认可的背后

北大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团队

18年后再获殊荣

与国内不少拥有百年历史的医院相比,创建于1976年的北大肿瘤医院只能算是“小弟”。而胃肠肿瘤中心则更年轻,中心一病区主任李子禹回忆,当他2002年来医院工作时,科室固定成员只有季加孚主任(当时还不是院长)一人。

“年轻确实是短板,因为一穷二白,没有积淀。但好处是没有历史包袱,阻力少。”轻装上阵的肿瘤外科中心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有四个病区,数十位医生。

北大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获得世界认可的背后

规模的变化显而易见,内涵建设更能体现价值。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对这个年轻团队经年努力奋斗最好的回报。获奖项目叫“胃癌综合防治体系关键技术的创建及其应用”,这套体系是我国过去三十年胃癌防治经验的总结,是一个包含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整体体系。

该体系有三大亮点:

首先,国际首创胃癌防控的可行性策略,有效降低胃癌发病风险。从1983年开始,团队在山东临朐开展了我国目前最大的胃癌现场研究,通过近30年的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造成胃癌的关键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其次,季加孚牵头制定了进展期胃癌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的规范与方案。和其他国家不同(日本、韩国的胃癌主要是早期胃癌),我国胃癌以中晚期为主,比例高达70%,因此日韩的成功诊疗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团队借鉴其他癌症化疗的经验,把术前化疗引入到胃癌的整体治疗,开拓性地通过一系列临床研究,证实了术前化疗结合手术,可以有效延长进展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获得了国内外学界的一致认可。

再次,依托一系列胃癌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大量生物样本。团队建立了规模最大、随访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样本库,样本量高达21.1万例。样本库解决了胃癌研究样本资源短缺的难题,依托这个生物样本库可以对胃癌的生物靶点进行研究和开发,为以后的精准治疗奠定了丰富的基础。

北大肿瘤医院上一次以牵头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还要追溯到1999年。那一次,获奖项目也与胃癌治疗相关。

2017年可谓北大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的“大年”,除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他们还把世界胃癌大会首次带到中国。季加孚说:“这代表了全球对中国胃癌治疗团队的认可。”

胃癌治疗的两个关键词

北大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的专家们在接受采访时,不约而同地提到胃癌的“规范治疗”。规范治疗,听起来不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什么如此重视?

李子禹解释,之所以强调“规范治疗”,是因为这个理念还没有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不规范的做法还相当普遍。他进一步解释:“该扫的淋巴结没扫;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做了;该做大的没做大,该做小的反而做大了;该用药没用药,或用错了,这些全是不规范。”

胃肠肿瘤中心二病区主任步召德也表示:“规范是共识,是写在书本上的东西,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每个医生都能执行到位,所以需要倡导和宣传。”

胃肠肿瘤中心已施行MDT十多年。李子禹介绍,一病区里每个医生在门诊收治患者时都必须进行多学科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胃癌患者适合外科治疗,然后给予治疗方案后,才能将患者收治入胃肠外科。每个周五的早晨六点半,无论季加孚院长、李子禹主任在不在,一病区都会雷打不动地进行多学科早查房,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讨论。

北大肿瘤医院不仅在自家医院严格执行规范治疗,还帮助把这种理念推广至全国。季加孚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他的倡导下,通过对全国几千家医院进行培训,规范化理念逐渐深入到全国医护人员的心里,“当手术中想随心所欲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会动一动,不会再想当然。”李子禹说。

北大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获得世界认可的背后

北大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二病区主任步召德

除了“规范治疗”,“精细化治疗”是胃肠肿瘤中心的另一个“法宝”。

步召德说:“对于患者来说,手术安全是最重要的。一是要做得标准,做得规范。再一个是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要做到这一点,把手术做精细十分重要。”“没有出血就没有并发症”,虽然是胃肠手术,但他要求达到脑外科的止血效果。

步召德总结自己手术成功的经验是“精心、精细、精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思考,一个例子最能说明问题。在做粘连组织游离手术时,大部分医生用剪刀分离,他通过实践觉得不够精细,改用电刀。电刀有“电切”和“电凝”两种模式,“电切”模式最适合用于粘连的分离,特别是“无法分离”的致密粘连。但是电刀游离起来比较麻烦,首先要找准位置,然后一点一点地“点开”,这种“麻烦”能保证精准的解剖结构还原和无血术野,这就是步召德所谓的“游刃有余”。他领衔的二病区是非常安全的手术科室,开科以来从未有死亡病例,罕有严重并发症。

“名师出高徒”,步召德说,他的手术是季加孚院长手把手教的,“季老师把他的经验和技巧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我。”

未来:从更深层面认识胃肠肿瘤

季加孚和他的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推动中国早期胃癌的标准手术根治率提高到92%以上,早期胃癌诊断率近20%。虽说成绩显著,但这些指标与日韩等发达国家水平仍有差距,提高早诊早治率非常重要。

季加孚建议,一要提高医生和公众对于早期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民众能主动改变生活方式,主动做检查;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民众就医费用的覆盖面和支持力度,解决后者的后顾之忧。

对于胃肠肿瘤中心发展的方向,季加孚早有谋划。他介绍,对于肿瘤疾病的治疗,正在从过去的粗犷式,逐步走向现在的精细化,从过去粗浅的认识走向更深的认识。

“对于我们团队来讲,现在更多的是通过转化医学的手段,来更深入地认识、剖析胃癌这个疾病。除了临床资料外,我们还有流行病学、总体的人口学的资料,还有生物样本,希望能够从中找出肿瘤发生的条件、环境。”季加孚还表示,对于肿瘤的治疗,离不开医院的团队和大环境,北大肿瘤医院通过各种方式打造多学科甚至跨学科的合作,全方位给患者提供照护,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