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涉老诈骗,光提示风险意义已经不大了

近年来,涉老诈骗层出不穷,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12月3日,民政部联合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欺诈销售“保健品”的四项风险提示,提醒广大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和传销,防止利益受损。

老人被忽悠洗脑花了五六位数甚至全副身家买所谓的保健品,已经成为了很多子女中年危机的一部分,甚至是各种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保健品”的危害,不仅是骗钱,本身是“三无产品”的概率很高,老人家对被夸大的成分、虚假的专家深信不疑,吃了不仅无用还有害,甚至延误病情造成悲剧,才是最糟心的。

防涉老诈骗,光提示风险意义已经不大了

保健品公司组织老人出游。

当然,涉老诈骗也在“进化”。一方面,“保健品”销售模式在进化,销售场景不止是在办“养生讲座”、请所谓专家,也不只有限制人身自由不买不让走的低级手段,而是租养老机构的场所,长期或定期定点对老人进行销售,甚至有养老院参与推销。有养老院做背书,老人又不能经常和家属沟通,信息相对落后,这样的渠道进化,精准营销,真是防不胜防。另一方面,涉老诈骗也不止是卖“保健品”这么简单,还有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收会员费等,让老人先大量充值,承诺高额返利回报,甚至让老人加盟和入股老年公寓、养生基地等,实际上根本没有“投资自住两相宜”的好事,高额回报也只是诈骗的饵,实际上很可能是非法集资然后卷钱跑路。

这些推陈出新的诈骗手法,存在的风险民政部已经在提示里说得非常明白了。但风险不能光靠提示规避,要防止老人被骗,还是需要行动。

防涉老诈骗,光提示风险意义已经不大了

保健品团购会摆满了各种赠送给老人的礼物。

监管部门的行动,是厘清主管责任,实行有效监管。这次联合发文的民政部、保监会和市场监管总局,是涉老诈骗主要手段的监管部门,涉老诈骗往往是涉及多部门监管的违法链条,各个部门怎么合作,形成一套高效的有效监管模式,是需要研究的。

至于养老机构,底线是不能成为涉老诈骗的帮凶,更不能作背后推手。养老市场良莠不齐,不乏将养老服务当圈钱手段,把老人和家属当提款机,想赚一笔就跑的所谓机构。为了赚钱为涉老诈骗提供场地,甚至在其中分一杯羹,不仅有违道德,更可能违法。民政部已经规定,明年6月1日起,以非法集资或者欺骗手段销售“保健”产品等诈骗老年人财物的养老机构和从业人员,将被列入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防涉老诈骗,光提示风险意义已经不大了

保健品公司业务员派发给老人的团购券。

当然,要防止老人被骗,不能完全寄望于监管部门和养老机构,子女家属也应该负起责任。很多老人被骗都是经由上门推销的渠道,销售人员往往对老人嘘寒问暖、有求必应。有的老人在被骗后跟家人吵架时冲口而出:“我愿意被骗,起码人家肯跟我聊天!”这个场景有多心酸。被骗的老人除了信息闭塞,很大程度上是受销售人员的关怀话术影响,他们不是笨,只是太孤单。当销售人员见你家老人比你都要多得多的时候,是不是该反省一下,忙不是借口,现在科技发达,沟通不一定要面对面,视频、社交媒体都可以增进感情,多一点沟通和提醒,就有可能防止一单涉老诈骗。

涉老诈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光提示风险还不够。监管部门、养老机构和老人家属,都要做好各自的角色,才能防止老人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