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老年人可能比年轻人更容易被艾滋病“击中”。
文 | 刘文昭
昨天是世界艾滋病日。有媒体报道了一则关于老年人的艾滋病故事:一位68岁的老人身体不适,开始他只是觉得自己得了感冒,但总也治不好,后来医生给他做了HIV检测,没想到结果是阳性。出院后不久,羞愧难当的老人就喝药自杀了。
故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感慨老人“晚节不保”,有人则有疑惑——青年人可能是乱搞感染,老年人是因为什么?其实,老年人感染艾滋病数量这些年持续增长,已经和年轻人共同成为艾滋病的高发人群。
中国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感染者增速很快
中国老年艾滋病感染者的增长,可以从这组数据中得到直观的认识——中国的老年人群,特别是60岁以上的男性人群感染的病例报告数,从2012年的8391例上升到2018年的24465例。
老年男性感染者不仅绝对数量在增长,相对比例也在提高:这一群体在全部感染者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9.7%上升到2018年的16.46%。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指出,老年感染者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老年人口的上升幅度。
在艾滋病疫情严重的省份,老年感人者的比例还要更高。在云南省,50岁及以上年龄段在新报告病例中的比例由2015年的26.1%逐年上升到2018年的32.4%,增加了6.3个百分点。
老年人是怎么被感染的?中国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也有调查——老年男性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94.9%。
在15-24岁青年学生中,异性传播比例仅为17.1%,大部分青年学生是通过同性性行为传播。因此,也有专家估计,一些老年人可能隐瞒了自己的同性性行为。
艾滋病为什么会出现老龄化趋势?
老年感染者迅速增加,9成以上是异性传播的事实,让不少媒体再次呼吁重视老年人“无处安放”的性需求。
《金赛性学报告》《人类性行为》、《海蒂性学报告》等学术报告均指出,绝大部分老年人的性生活可以持续到70岁以上,且他们的性能力不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减退。这些常识经过媒体的传播,也越来越为人所熟知。
韩国电影《七十好年华》,直面老年人的性生活
但问题是,满足性需求不一定会感染艾滋病。老年感染者增速快,是因为在现代社会,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被艾滋病“击中”。
首先,他们的安全性知识更匮乏。2018年,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刊登的《桂北地区老年人对艾滋病知识及法规知晓的调查分析》显示,在50岁以上男性艾滋病知晓率调查中,21.29%的老年人不知道艾滋病,仅有38.47%的人知晓3个传播途径,而只有2.24%的人知晓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
现实中,“我都多大岁数了,也不能生小孩,再说给我那玩意我也不会用”,是很多老人“买春”时的心态;另一边,年老的性工作者也愿意剩下安全套的“成本”。
韩国电影《酒神小姐》中,女主角是一位老年性工作者
2013年,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发表的《低档场所嫖娼的老年男性HIV感染与滥用性药等危险因素分析》调查了414位男性样本,结果显示,在进行商业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占46.62%,有时使用的占49.52%,每次都用的占仅占3.86%。
如果感染了HIV,及时发现并治疗,也不会影响别人。但与更“警觉”的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可能将容易将感染艾滋病的症状,当成“自己老了”的表现。
如果这位老人性观念比较开放,有多个性伴侣,那就可能会感染更多的人。
这也并非中国老人独有的问题。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接受HIV诊断的55岁及以上人群中,有50%的人在被诊断之前已经感染HIV4.5年,这是所有年龄组中诊断时间最长的。
对老年感染者多一些帮助和理解
老年人感染艾滋病,比年轻人更为痛苦。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感染HIV后易发展为艾滋病(AIDS),且老年病例通常存在潜在合并症、机会性感染,加快死亡速度。
还有专家指出,中老年HIV感染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不仅免疫重建效果不如年轻患者,治疗4年内的死亡率也比年轻感染者高出30%。
但与身体上的痛苦相比,老年感染者精神上所受创伤更大。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很多中国人心中,性只是为了生育,不是为了快乐;前者是正当的,后者是不纯洁的。
而老年人谈性,更有为老不尊、老不正经、老色鬼等各种词汇等着他们。因此,他们一旦不幸感染HIV,更容易被亲朋好友孤立——有人永远见不到自己的晚辈;有人因为怕“丢脸”,不敢寻求正规的治疗;还有人悔恨交加,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如前文所说,老人的性需求就在那里,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独居老人也越来越多。有性需求,但社会不接受,老人只能寻找那些不安全的渠道。
如果性交易不能非罪化,那至少应当正视老人的性需求,普及安全性知识,让老年人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此外,人们对老年感染者也应更包容。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可以理解——早期艾滋病死亡率极高,高死亡率,加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让公众对它极度恐惧。
但到了现在,人们对艾滋病的防治手段已经有了质的改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面世和鸡尾酒疗法的发明,使得艾滋病毒携带者能够在规律服药的前提下终生不发病,当血液中的病毒含量被有效控制时不具有传染性。
从2010年到现在的10年间,全球艾滋病增长的速度已经下降36%,死亡率也下降了33%。
如今一个20岁后感染并及时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1岁,与正常人的79岁前所未有地接近。医学界的共识是:艾滋病已经成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艾滋病防治取得的进展,也让人类有了终结艾滋病的底气——2016年,联合国会员国通过了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政治宣言,到2020年实现一系列具体目标,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结束艾滋病在人际之间的传播,让作为一种流行性疾病的艾滋病成为历史)。
回到现实中,对老年感染者多一些帮助和理解,他们可能更愿意站出来,勇敢地进行检测、预防和治疗。否则,有歧视和恐惧在,就会有人选择隐藏,这不仅增加艾滋病的传播风险,也会让艾滋病防控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