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90后防艾志愿者,5年来被问最多的问题是 “我还能活多久”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对于向小寒来说,这是一个跟春节一样的“重要日子”。这天,他来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做防艾科普讲座。

1994年出生的向小寒是长沙市青彩防艾志愿者服务中心的负责人。

从志愿者,到牵头成立长沙第一家直接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专门从事艾滋病防治的社会服务机构,5年来,他的轨迹就一直在防艾这件事上。

“接触了上千名艾滋病患者,作为朋友和服务机构的负责人,我有无力的时候,但现在我更多看到的是希望。”向小寒说,如果有一天,艾滋病能像感冒一样,得了的人不必带着恐慌来咨询时,就意味着曙光到了。

走近90后防艾志愿者,5年来被问最多的问题是 “我还能活多久”

“越陷越深的事”

长沙市青彩防艾志愿者服务中心这间30多平米的办公室,隔成了两个房间,一间用来做咨询,里面一间是办公室。

这里是向小寒的工作“阵地”。

“其实最早接触艾滋病防艾是在2014年,当时发现身边有朋友感染了,所以想去了解,那时更多的是基于保护自己吧。”他说。

随后,向小寒成了一名防艾志愿者。

他说,2014年时,环境没有现在这么好,社会对艾滋病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并不高。“那些感染或疑似感染的人没有谁告诉他们该怎么办,去什么专业机构检测和治疗,更别提心理咨询了。”

于是,向小寒发现了这件事的困境。2015年春天,在他的牵头下,长沙青彩防艾志愿者服务中心成立了,这也是长沙市第一家直接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专门从事艾滋病防治的社会服务机构。

最初,向小寒还是兼职做防艾,当时他在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决定辞职,全身心投入防艾。

目前,该组织有5名全职负责人,100多名志愿者。

“其实现在想来,这是一个冲动但很正确的选择吧,因为你接触这个圈子越多,就会越陷越深,会觉得这是一件需要努力去做的事。”向小寒说。

被问最多的问题 “我还能活多久”

近日,一位穿着黑色外套的中年男子走进“青彩咨询室”。

“这里可以做检测吗?”

他所问的“检测”,是指艾滋快速检测。

在这里,一个小小的检测试纸,15分钟时间,“一道杠”或“两道杠”,这种不同的答案,意味截然相反。

向小寒熟练地戴上手套,拿出试纸,用一次性针具在男子手上取血,滴入试纸,再滴上稀释液。

快速又漫长的15分钟……

向小寒告诉记者,来检测的人里,绝大部分都是男性。他们前来检测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曾发生过没有保护措施的性行为。

“从十几岁到40多岁不等,70%是青年人,甚至90后、95后。”向小寒说,检测出来的阳性率约为5%。

也就是说,走进这间办公室的200多个人里,有10人左右“中标”。“不过,这只是一个初筛结果,他们的血样还要送往疾控中心做最终确认。”向小寒说。

除了检测,咨询是向小寒的主要工作。

“我还能活多久?”这是被问的最多的问题。

“几乎每一个来咨询的人都会问。”向小寒说,他不害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有答案的。“现在艾滋病是一个可防可控的慢性传染病,只要发现了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药物依从性,就可以正常维持生命。”

隐私问题,也是被问及多的。

“我会告诉他们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也是事实。”向小寒说,每次面对那些像“得了绝症一样”恐慌的人,他都期望被问这些问题,“因为他们知晓答案后,心里会轻松许多。”

“有一天不需要我们这个组织就好了”

做公益,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向小寒坦言,他也有无力的时候。

“我认识一个青年,自己就是防艾志愿者,相比起普通人,他掌握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要更多,但有一天他告诉我他中了。”向小寒说,这件事让他意识到,即便一直在做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但还是很难做到知行合一,“因为很多人没有绝对的谨慎和理性。”

“很可惜,很无力。”向小寒叹了口气。

“艾滋病确实没那么可怕,和让人一听就发寒颤,对于患者来说,就取决于他们的正面面对,说白了就是一个自救的过程。”他说。

让向小寒看到希望的是,近年来各个政府部门都越来越重视和参与艾滋病防治,“比如长沙模式,民政部门、慈善会、妇联、团委、疾控中心等多个部门都在参与这个工作。”他介绍,而且随着医疗的进步,暴露后预防推进,使得发生高危行为后,如及时服药,就会起到较好的防范效果。

向小寒说,自己会一直持续推进防艾,对他来说,最开心的,就是每次讲完一堂讲座后,有人围上来咨询,“因为这样就说明有了更多的关注。”

“感冒需要咨询吗?大家会恐慌吗?如果有一天,不幸得了艾滋病的市民不需要找我们组织了,就说明曙光到来了。”向小寒说。

潇湘晨报记者刘双 长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