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刘伯承元帅与“女子大学”

刘伯承元帅与“女子大学”

红色记忆——刘伯承元帅与“女子大学”

刘伯承元帅

进入解放战争后期,肩负机动作战任务的二野必须轻装前进、追歼远敌,留在后方的妇女儿童安置问题便成了后顾之忧。为此,1949年2月,二野创办了我军历史上唯一的一所女子大学,时任司令员刘伯承兼任校长和政委。

“二野女大”分布于巩义市、偃师市、新郑市等,由总校和一、三、四、五等4个分校组成,集中对万余名妇女干部、家属、儿童进行了培训。

红色记忆——刘伯承元帅与“女子大学”

巩县的康百万庄园,因为有33个庭院,53 座楼房、73 孔窑洞、97间平房,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二野女大”总部,就利用这些现有设施,驻在康百万庄园南大院,领导机关、教务处均在该处办公。

另外,“二野女大”的一分校,分驻到了康店镇的康店村、黑石关村、焦湾村。三分校则进驻了孝义街道。

红色记忆——刘伯承元帅与“女子大学”

露天课堂

红色记忆——刘伯承元帅与“女子大学”

倾注全力

1949年3、4月份,“二野女大”正式开学了。

从那时开始,嘹亮的军号唤醒了邙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声在伊洛河畔响起,乡间小道、堤坝上,不时闪耀起女大学员军帽上的“八一”红星。

当时,“二野女大”的条件非常艰苦。据当事人回忆,黑板是用锅灰涂在墙上或门板上做成的,桌凳是从老乡家借的;没有教室,庙宇、祠堂、仓库、院坝甚至树下就是课堂;没有纸笔,就用树枝在地上练,睡觉时用手指在身上划。但是,学员们仍然认真听形势报告,开展社会调查,学政治、学文化,还自创了“听、说、想、写、记”5字学习法,办起了墙报和专刊。

《解放军报》后来评论说,“二野女大”存在的时间仅有1年多,但它对于顺利推进解放战争,以及为新中国培养妇女干部、培育革命后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军教育史上的靓丽一页。

红色记忆——刘伯承元帅与“女子大学”

为了办好这所特殊的大学,刘伯承花费了不少心思,在教学和供给上给予“二野女大”多方面的关照。1949年5月至8月间,他多次致电中共中央华中局的领导:“我部队现仍在军事行动中,位置既未确定,生活亦欠稳妥,故决定仍将女大留河南待命。该校安全问题仍请华中局代为筹划。”“女大在中原,承蒙多方照顾,至为铭谢”“关于留在河南之女大一切供给,希通知河南省委继续照顾……”

为确保“二野女大”教职员工、学员生活无虞,刘伯承还特别指示,前线部队要将缴获的战利品,优先送往“二野女大”。

红色记忆——刘伯承元帅与“女子大学”

红色记忆——刘伯承元帅与“女子大学”

成效显著

针对学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二野女大”着眼长远,把文化课作为了学习的重点。

如何学好文化课,学校却又想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方法。首先,是根据学员的文化程度和有无孩子,把她们编成了不同的队和班。其次,课程紧密联系实际,政治课,就以时事政治教育为主,使学员了解革命发展形势和我党、我军的政策;地理课,就结合部队路线,部队打到哪里,课堂就讲哪里;算术课,把学着用加减乘除法计算消灭敌军的数量,以及缴获武器的数量,编成加减乘除法。

语文课就更有特点了,学校教学员给前方爱人和部队写慰问信。有的学员还给丈夫写信说:“你们在前方打老蒋,我们在后方学本领,你们拿枪杆呀,我们拿笔杆,咱们比一比呀看一看,看谁的名字在最前面。”既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热情,也鼓舞了前方将士的斗志。

红色记忆——刘伯承元帅与“女子大学”

女学员合影

有一次,几位学员听到驻地乡亲们说:“女大的学员,大多是解放军的干部家属,但她们完全不同于国民党军的官太太。”就这一句话,学员们上操时斗志更加昂扬,助农时更加吃苦耐劳,生活上更加艰苦朴素。并且,大家约定:不随意到老乡家串门,课余为驻地老人看病、为小孩理发、帮群众学文化。把一个个“女革命者”的形象,展示在人民面前。

在加强学习、带好小孩的同时,“二野女大”的师生,还积极参加生产和巩县等地的地方工作。她们不仅种菜、养猪、生豆芽、磨豆腐来改善生活环境,还加班加点做军衣、军被,支援前线作战。

红色记忆——刘伯承元帅与“女子大学”

女学员在巩县兵工厂排练

在课余,“二野女大”的学员们自编自演街头报剧、秧歌舞剧等,向驻地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二野占领大西南以后,女大奉命前往与总部及各兵团会合。1950年4月,西南军区政治部充分肯定了“二野女大”的工作,指出“这一大批妇女干部是可用的力量”,要求“将她们作妥善安排,对她们的工作等级与待遇应同男干部一样对待”。

红色记忆——刘伯承元帅与“女子大学”

据后人回忆,曾在康百万庄园参加培训的“二野女大”学员聂建文,根据组织决定,1950年担任了贵州省妇联的宣传部长。“二野女大”的学员,有一半以上担任了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有的则成为财会、文秘、卫生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二野女大”的学习经历,也成了她们共同的记忆。

微信号:zzszxyywx

24小时服务热线:96595

喜欢,就点一下“在看”

红色记忆——刘伯承元帅与“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