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大势之下,更多企业拥有机会步入资本市场,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机遇。而对许多公司而言,A股IPO的闯关之旅也并非都是坦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周为单位,对上周IPO过会、被否及新增获受理企业进行梳理,对企业价值进行辨析,同时观瞻IPO市场节奏、政策动向等,以飨读者。
上周(8月1日至8月5日,下同),A股市场总共有15家公司被安排首发上会,其中14家成功过会,拟上市创业板的艺虹股份被否,上周周过会率也因此下降至93.33%。
本周,将有11家公司迎来首发上会。其中,从事健身器材研发、生产的康力源,虽然自述有较强的成本及费用管控能力,但2021年以来净利润却出现了下滑。
在本周即将迎来申购的11家首发上市企业中,作为国产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龙头的联影医疗,具有较强的产品竞争优势,以及较大的行业发展空间,值得投资者关注。
此外,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求是》杂志重磅刊文,谈起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整体思考和认识。其中提到,“不能花钱买指数”,“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止‘市场失灵’引发异常波动”。
红榜:上周上会“15过14” 又一薄膜沉积设备制造商过会
上周,A股有15家公司上会,其中6家拟上市创业板,2家拟上市科创板,2家拟上市沪深主板,5家拟上市北交所。15家公司中,14家公司过会,拟上市创业板的艺虹股份被否。
上述14家企业过会后,要做的也就是提交注册,一旦完成注册生效,接下来就能择日招股上市。随着上会企业“15过14”,上周的过会率也下降至了93.33%。
过会企业中,成立于2015年的微导纳米,主要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先进微、纳米级薄膜沉积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微导纳米的产品主要用于光伏电池片生产过程中的薄膜沉积环节,但同时也已开发技术和工艺要求更高的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
2019年至2021年,微导纳米对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8.89%、100%和94.11%。2021年,微导纳米对半导体厂商及验证平台客户实现了销售收入2520万元,占公司整体营收的5.89%。
从行业地位来看,在光伏电池片领域,微导纳米已与隆基绿能(SH601012,股价56.73元,市值4301亿元)等前十名电池片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半导体领域,ALD设备仍基本由境外厂商垄断,微导纳米是行业内极少数的新进入者和国产厂商代表之一,先后获得多家知名半导体公司的商业订单,并已实现了国产ALD设备在28nm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中的突破。
从业绩表现来看,2019年至2021年各年度,微导纳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6亿元、3.13亿元和4.28亿元,但其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89.30万元、5098.54万元和2668.90万元,甚至到2022年上半年录得扣非后净利润亏损4949.19万元。净利润下滑的背后,是微导纳米的毛利率从2019年的53.97%,逐年下滑至了2021年的45.83%。
此外,记者注意到,从事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生产的拓荆科技-U(SH688072,股价264.09元,市值334亿元)在今年4月成功登陆科创板,目前市值已达到334.02亿元。
绿榜:对主要客户蒙牛集团存在重大依赖 艺虹股份上会被否
在上周15家上会企业中,主要从事彩色包装盒、水印包装箱研发、生产的艺虹股份上会被否。
在上会时,上市委关注到艺虹股份对其主要客户蒙牛集团存在重大依赖,且公司毛利率在报告期内从20.05%下降至12.11%,艺虹股份被要求说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以及毛利率下滑的趋势是否会持续。
黄榜:爱联科技主动撤回IPO 公司对控股股东关联销售金额占比较高
上周,总共有7家公司入列“黄榜”,包括碧橙数字、思维造物等6家公司主动撤回了IPO项目。
上述7家“黄榜”企业中,爱联科技主要从事物联网模组和基于模组的系统集成部件或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主要产品为无线局域网模组产品、无线广域网模组产品、基于物联网模组的系统集成部件或产品和存储模组。
在2019年至2021年各年度,爱联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13.75%、14.65%和14.78%,不仅并不算高,而且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
较低毛利率的背后,爱联科技在2020年的研发费用率仅为5.75%,同样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
此外,2019年至2021年各年度,爱联科技对控股股东长虹集团的关联销售金额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例分别达到17.77%、12.55%和13.27%。
上周2家企业IPO获得受理 光格科技走出“中水致远”影响
在IPO节奏推进的同时,上周有光格科技和纬达光电2家公司IPO获受理。
其中光格科技原本在今年7月7日便已获得IPO受理,但随后受累于资产评估机构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IPO项目在7月29日一度中止审核。8月5日,公司的申请已经再获受理。
从科创板IPO企业审核状态来看,截至2022年8月5日,科创板审核信息披露,全部818家公司中,处于“注册结果”的有489家,紧随其后的是“终止”163家,“已问询”的有103家。
创业板方面,截至2022年8月5日,全部1014家处于审核状态的公司中,有383家公司处于“注册结果”阶段,258家处于“已问询”状态,224家处于“终止”状态。
而从北交所来看,截至2022年8月5日,全部317家处于“审核”状态的公司中,有112家公司处于“注册”阶段,111家处于“已问询”状态,77家“终止”审查。
本周11家公司上会 严控成本的康力源净利润仍下滑
本周,沪深两市及北交所将迎来11只个股上会,其中,拟上市创业板公司7家,拟上市上交所主板公司3家,拟上市北交所公司1家。
在上述11家公司中,拟上市创业板的康力源,主要从事健身器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尤其是为国外知名健身器材品牌提供OEM/ODM业务。
2019年至2021年,康力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2亿元、6.75亿元和7.02亿元,其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85.47万元、8682.97万元和7250.27万元。也就是说,康力源的净利润在2021年已有所下滑。
2022年上半年,康力源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又分别下滑13.67%和7.03%。
这样的业绩背后,康力源还使用了不少的劳务派遣人员,2020年,康力源本部及其子公司加一健康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占比分别为6.67%和20.81%,公司称,2020年大量使用劳务派遣用工为权宜之计,但也导致了公司与子公司报告期内存在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的情形。
2020年至2021年各年度,康力源的员工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也分别为52.75%和67.36%。
招股书显示,康力源在2021年末的员工人数较2020年末同比增长了5.02%,但其在2021年的应付职工薪酬为1129.39万元,较2020年同比反而下降9.58%。康力源对此解释称,主要系2021年度部分高管绩效奖金在2021年12月末发放,期末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有所减少。
此外,康力源已在极力控制公司期间费用率水平。例如,2019年至2021年各年度,康力源的管理费用率分别为4.10%、3.07%和3.51%,而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分别为7.03%、7.55%和7.52%。
11家公司本周迎来申购 国产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龙头联影医疗值得关注
上周,总共有9家公司上市,8家注册制公司中,上市首日涨幅最高的是C快可(SZ301278,股价102.89元,市值65.85亿元),其股价涨幅区间为153.10%~313.32%。来自创业板的北路智控(SZ301195,股价69.34元,市值60.80亿元)则在上市首日破发。
本周,有易点天下、联影医疗等11家公司将迎来申购。
上市科创板的联影医疗拟募资额直逼125亿元,也是今年科创板拟募资额最高的一个IPO项目。
联影医疗主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其产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成像系统(XR)等。
联影医疗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竞争对手主要为跨国企业。从技术水平来看,联影医疗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超过35%,获得发明专利超1700项,其中境外发明专利超400项,公司牵头承担近40项国家级及省级研发项目,包括近20项国家级科技重大专项,并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一系列奖项。
联影医疗曾推出的多个产品均为行业首款或者国内首款。而凭借较强的产品竞争力,联影医疗的产品已入驻全国近900家三甲医院,全国排名前50的医疗机构中有49家均为公司用户。从新增台数口径来看,联影医疗2020年的MR、CT、PET、DR等产品市占率均位于行业前列。
从业绩情况来看,2019年至2021年,联影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79亿元、57.61亿元、72.54亿元,其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5亿元、8.78亿元和11.66亿元,增速较快。2022年上半年,联影医疗的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25.00%至35.0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5.00%至35.00%。
易会满重磅发文:不能花钱买指数 但也坚决防止“市场失灵”引发异常波动
8月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求是》杂志发表了《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文章,内容极为丰富。首先是我国资本市场在新时代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例如,退市制度进一步健全,今年已有42家公司强制退市,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正加速形成;投资者结构逐步改善,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仓占流通市值比重由2017年初的15.8%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末的23.5%。
易会满同时介绍,2017年至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超6万亿元;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11.7%。
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上面,易会满指出,股市有涨有跌是规律,对正常的波动政府不宜也不应干预,不能花钱买指数;但不干预不是放任自流,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止“市场失灵”引发异常波动。这要求一方面守牢风险底线,另一方面坚持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市场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最后,易会满表示,证监会将继续把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健全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完善极端情形下的风险应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