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近5年百丽时尚营收额遭“腰折”,背靠高瓴回港重启IPO募资用于还债?

15年前,百丽时尚首次登陆港交所,总市值约510亿港元,成为彼时港交所市值最高的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

可短短十年后,“一代鞋王”的故事最终以私有化退市而黯然落幕。如今退市4年有余,百丽时尚于近期再次向资本市场吹响号角。

3月16日,百丽时尚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拟在主板挂牌上市。美银证券、摩根士丹利为百丽时尚IPO的联席保荐人。

此次回归,百丽时尚能否续写辉煌神话?

从风光无限到黯然退市,市值缩水65%

百丽时尚的前身为“丽华鞋业”,于1981年在香港成立,创建初期主要从事鞋履贸易业务。1992年,百丽时尚将鞋履业务拓展至中国大陆,迅速占领了商场和街边店等渠道,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5月,百丽时尚便以“百丽国际”为简称在香港上市,上市发售价为6.20港元/股,市值约510亿港元。

自此属于“一代鞋王”百丽的神话开始了。

巅峰时期,百丽总营收超400亿元,门店数量突破20000家。百丽时尚更是打出了“凡是有女人经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的口号。

不过追溯历史长河,盛极而衰的故事屡见不鲜,“鞋王”百丽也逃不过这个定律。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消费格局逐渐演变进入电商兴起的渠道改革期,传统零售企地位逐渐被瓦解。

“得渠道得天下”的传统零售方式已不再适用,百丽时尚因早年“跑马圈地”过快,使其无法在市场巨变后快速转型,也为日后单店产出的凋落埋下了种种伏笔。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起,百丽女鞋的市占率下滑明显,并一路从约13%降至2018年的6.4%,并伴随着逐年下滑的业绩。2016年,百丽国际宣告集团上市以来首次录得连续利润下滑。

2007年-2017年百丽净利润变动情况

图片制作:洞察IPO;数据来源:Wind

业绩疲软,关店潮也随之而来,百丽时尚举步维艰。正是这时,创投圈顶流高瓴资本向百丽抛出了橄榄枝。

2017年7月,高瓴资本张磊砸下531亿收购百丽国际(现百丽时尚)53%的股份,成为百丽新的控股股东。本次收购案也创下当时港交所史上最大规模的私有化交易。

私有化价格为6.3港元/股,整体估值为531亿港元,与市值巅峰时的1500亿港元相比,市值缩水65%。

董事长邓耀和CEO盛百椒均没有参加此次收购,宣布出售全部合计25.74%百丽股份。最终分别套现110.3亿港元、31.77亿港元。

十年间,从辉煌走向了衰亡。“一代鞋王”的神话就此唏嘘落幕。

线下门店成本高企,难创第二增长曲线

高瓴操刀后,百丽时尚确实经历了肉眼可见的变化,数字化转型战略也初有成效。

2019年10月,百丽时尚还将旗下运动品牌滔搏(06110.HK)分拆至港交所上市。上市当天市值574亿港元超过2017年百丽国际私有化时的531亿港元的市值。

于是乎,尝到甜头的百丽时尚重振旗鼓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击。

招股书显示,2020财年、2021财年及2022财年前九个月,百丽时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1.14亿元、217.37亿元和176.2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6.65亿元、26.16亿元和22.97亿元,呈稳步增长。

不过,与私有化退市前百丽时尚超400亿元的营收额相比,如今的百丽道阻且长。

其实,一直以来百丽并不满足于“鞋王”这单一的标签,急迫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近几年,百丽时尚陆续收购小众时装品牌“Initial”、轻奢女鞋品牌“73hours”以及高跟鞋品牌“7or9”等,并拿下“Champion”等国际品牌分销权。

截至目前,百丽时尚已经拥有20个多元布局的自有品牌及合作品牌,覆盖女鞋、男鞋和童鞋以及服装、包袋和配饰等品类,由13个自有品牌及7个合作品牌组成。

可以看出,百丽时尚正将品牌向多元化、多品类迭代。但现实是,鞋类业务依旧是百丽时尚的主要营收来源,占比近9成。

截至2021年11月30日止9个月,百丽时尚鞋履业务收入为152.63亿元,占总收入的86.6%;服装类收入则为23.64亿元,占总收入的13.4%。

图片来源:百丽时尚招股书

此外,曾间接导致百丽走向衰落的销售渠道问题,也是本次大家重点关注的方向。

目前百丽时尚线下门店数量正进一缩减,由退市前的2.08万家缩减至9153家,逐渐发力线上渠道。

根据招股书,线上渠道的收入贡献由截至2017年2月28日止年度的不足7%增至截至2021年11月30日止九个月的25%。

不过,目前线下门店仍是百丽时尚的主战场,成本问题不可忽视。

招股书显示,百丽时尚的销售及生产成本一年高达162亿元,占收入比重接近75%。

截至2021财年,百丽时尚的销售及营销支出总计84.36亿元。成品及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等销售总计77.79亿元。

同期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额为44.3亿元,远不及采购及生产成本。

图片来源:百丽时尚招股书

此外,《洞察IPO》发现百丽时尚还存在存货压力。

截至2020年2月29日及截至2021年2月28日,百丽时尚的存货分别为37.46亿元、36.68亿元。而截至2021年11月30日,则进一步增加至46.71亿元,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188.1天。

截至2020年2月29日、截至2021年2月28日及截至2021年11月30日,百丽时尚的减值亏损拨备分别为3.10亿元、3.45亿元和2.57亿元,该等减值亏损拨备主要归因于淡季未能售出的存货。

 宣派股息、上市募资,纷纷用于还债?

《洞察IPO》发现,百丽时尚IPO前夕多次向股东派付股息。

2020财年、2021财年和2022财年前九个月,百丽时尚的附属公司分别向其当时股东百丽国际宣派股息人民币70亿元、42.28亿元和20亿元。

百丽时尚在招股书中表示,百丽国际将绝大部分所收取的股息用于偿还2017年私有化产生的债务。于2021年11月30日后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百丽时尚并无向集团以外的任何实体宣派任何股息或作出任何分派。

除此之外,本次冲刺港交所上市,百丽时尚拟拿出部分募资用于偿还短期银行借款。

图片来源:百丽时尚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目前,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百丽时尚有约37.96亿港元的短期银行贷款,将有可能寻求其他外部债务融资。

图片来源:百丽时尚招股书

负债亦有一定承压。截至2020年2月29日、截至2021年2月28日,百丽时尚净流动负债分别为2.98亿元、25.97亿元。截至2021年2月底,百丽时尚资产负债率为8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