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茂高科IPO:向京东销售毛利率存疑 专利使用权账面价值仅2.55万

以代工为生的湖南恒茂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茂高科”),未能通过创业板发审委的检验。

恒茂高科IPO:向京东销售毛利率存疑 专利使用权账面价值仅2.55万

聚光灯下,恒茂高科的营收和净利润划出了一条靓丽的曲线,随之而来的,也是恒茂高科大手笔的现金分红。

在这背后,恒茂高科与大客户京东之间的合作,也数次引入监管眼帘,其毛利率的大幅度变动,或面临着难以自圆其说的窘境。而将专利数量作为科技属性吸引点,同样遭遇着专利权账面价值仅有2万余元的尴尬。

向京东销售毛利率存疑

招股书显示,恒茂股份是主要进行网络通信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及WIFI接入设备、网卡等。

2018年至2020年,恒茂高科分别实现营收4.36亿元、4.17亿元和5.89亿元;虽然经历2019年的收入波谷,其净利润却呈现直线上升,上述3年间金额分别为3268.69万元、4069.01万元和5415.13万元。

业绩增长的另一面,恒茂高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代工厂。2018年至2020年间,恒茂高科来自ODM模式的营收占比分别为88.76%、95.17%和87.47%,整体占比近九成。

恒茂高科与京东的合作,正是在代工的基础上衍生。招股书披露,恒茂高科与京东合作为JDM(恒茂高科负责硬件设计,京东负责软件设计)。合作产品以“京东云”名称作为京东自有品牌在京东电商平台销售。

2019年和2020年,恒茂高科向京东的销售额分别为324.71万元和4289万元,路由器及无线 wifi 接入设备为该公司与京东合作的主要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与京东之间迅速起量的销售规模,却并未带来毛利率的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20年,恒茂高科对京东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67%和4.56%。

然而,起量不起利的局面,却在2021年上半年上演大反转。2021年上半年,恒茂高科对京东销售2197.12万元,同期的毛利率却直线跃升至19.04%。

这一毛利率的异常,也引发了监管问询函的关注。面对质疑,恒茂高科解释称,2021年上半年对京东销售产品毛利率,较2020年提高14.48个百分点,主要系随着公司与京东合作程度的深入,公司适当提高了对京东相关产品的报价。

同时,2021年 1-6月,恒茂高科与京东合作的路由器及无线 wifi 接入设备新产品系列 wifi 6 实现量产,该系列产品技术含量及毛利率相对较高,使得公司对京东销售产品整体毛利率提高。

这一解释,或许并不能消除市场疑虑。

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0年间,恒茂高科对京东产品的销售均价分别为295.19元和238.28元,到了2021年上半年,这一金额再次下降至234.13元。

销售均价下降了,毛利率却大幅提升,难道是单位成本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

事实上,在成本端,恒茂高科的单位销售成本也在增长。在路由器及无线 Wifi 接入设备领域,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恒茂高科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在内的三大项单位销售成本,分别为124.28元/台、139.12元/台以及171.05元/台,增幅明显。

不唯如此,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恒茂高科路由器及无线 Wifi 接入设备的毛利率整体呈下降态势,分别为19.67%、18.57%、11.85%和12.03%,整体毛利下滑的背景下,对京东产品的毛利率,可谓逆势增长。

销售端降价,成本端稳步上升,恒茂高科对京东的销售,激增的毛利率从何而来,或许值得投资者深思。

专利权账面价值仅剩2.55万元

专利数量,是企业高新技术属性的直观体现。

截至当前,恒茂高科拥有11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75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与同行相比,恒茂高科的专利数量优势显现。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9月22日,在5家可比公司中,恒茂高科的发明专利数量仅次于共进股份,且超过剑桥科技和卓翼科技之和;其97项软件著作权,则远超过5家可比公司。

不过,虽然有着专利数量优势,在研发投入上,恒茂高科却并不占优。

2018年至2020年,恒茂高科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042.79万元、2190.74万元和2359.68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68%、5.26%和4.01%。经测算,5家可比公司同期的研发投入占比均值分别为4.13%、5.47%和5.67%,2019年和2020年两年,恒茂高科的研发投入均低于可比同行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恒茂高科引以为自豪的专利数量,却难以增厚该公司的资产实力。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恒茂高科拥有的专利权及专有技术账面原值为48.55万元,3年半累计摊销之后,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专利权及专有技术账面价值只有2.55万元。2021年上半年,恒茂高科也只新增了1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代工厂的技术实力,在专利数量体现的账面价值面前,或许无能为力。

内容来源: 企观资本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