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复投资刘强:消费将成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 拥抱优质龙头公司

作者:何艳

美股市场用了几年时间才消化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如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的深度和广度还难以预料。

凯恩斯说:“当我获得的信息改变时,我就改变我的结论。那么您呢,先生?”

带着这个问题,本期《红周刊》采访了上海恒复投资总经理、投资总监刘强,刘强作为深度的价值投资的践行者,在疫情在核心理念并没有改变,一如既往坚持基本面投资。他认为从基本面的角度看,A股大幅下跌的空间并不大。 但是,市场有时候并不依赖基本面,人都是情绪性动物,悲观的时候,市场杀的很凶,也不排除。

恒复投资刘强:消费将成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 拥抱优质龙头公司

不过他对此并不担心,看起来是“危”,但也有可能转化为“机”,只要持有优质的标的,与优秀企业共同成长,是存在长期机会的。而消费在未来将会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拉动内需将是消费刺激政策里最重要的方向。

消费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增长极

《红周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内需零售市场从仅是美国的1/4到如今的全球第一大,经济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这样的情况是否有利于中国在疫情后更好和更快地复苏,复苏的进程会是如何的?

上海恒复投资总经理、投资总监刘强: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消费对GDP的贡献已经超过50%。就此次疫情而言,现在全球疫情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中国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相比较而言,中国经济、生活的恢复处于有利的位置。

中国14亿人口中,大概有三四亿左右的中产,在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驱动力方面,没有什么比这么庞大的消费群体更加重要了。尽管中国也是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但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消费无疑会变成中国最重要的增长极,而且消费因素只会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改善变得越来越强。从发达国家来看,消费服务占到整个GDP百分之七八十的权重,我认为未来还会继续上升。基于庞大的市场和消费需求能力,我们长期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短期来看,疫情最终完全消除,从医学上看取决于疫苗和特效药。同时,全球疫情能否控制住,并不取决于中国的防控能否完全稳定下来,而是取决于全球能否成为协同的一体,取得大的积极进展,而时间节点取决于有最大人口量、最高风险的地方。从进程上看,根据医学专家的判断,我觉得比较中立的观点应该是2021年可能恢复正常,而悲观一点的看法,最差的情况,可能要持续到2022年。

疫情刚开始时,对人的情绪影响确实比较大,但人的容忍度也是很大的,人们会慢慢习惯戴口罩出去活动,虽然生活还是会受影响,但对人的心理冲击已经不那么大,生产生活也会逐渐恢复正常。疫情对欧美经济影响更大,我估计6月份过后,欧美疫情控制会取得显著性进展,基本上经济生活也能恢复到比较正常的状态。当然,对整个经济而言,这是一个体系,经济复苏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预期到2021年可能回到正常状态。

《红周刊》:目前有观点认为,当前国内的举措应该重点放在拉动内需,正如上面所提的零售市场问题——我们是全球第一大零售市场,在刺激消费方面,您持何种观点?

上海恒复投资总经理、投资总监刘强:消费在未来将会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拉动内需将是消费刺激政策里最重要的方向。对于当下的中国经济而言,有两个方向最重要,一是就业,因为只有稳定的就业,才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也才会有稳定的未来消费预期。因此,对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充分稳定的就业。而且,只要就业稳定,哪怕收入短时期受影响,但不至于失业,就不会造成大的社会问题,消费潜力就会被释放出来。二是基于稳定就业的延伸,那就是只有吸纳就业主力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在这种极端情况下能够活下来,经济才可持续,消费也才有保障。

“逆全球化”是个伪命题 A股下跌空间不大

《红周刊》:疫情使得各国全球供应链有了新的认识,美、日等国政府一些高官鼓励跨国企业将生产线迁回本土,这被市场理解为“逆全球化”,例如部分职业投资人开始担忧疫情后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您对此如何看?将对国内企业基本面带来哪些影响?您对此是否有担忧?

上海恒复投资总经理、投资总监刘强: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本身就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中国有句古话叫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全球化进展中,出现逆全球化的声音,这是很正常的。全球化的本质意义在于比较经济效益、效率最大化,这符合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所以,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声音,全球化已经不可逆转,而且经过越长时间的认知,只会被更加认同。一旦趋势形成,再退回去是很难的。当前所谓的“逆全球化”也只是有些行动,并不构成主流。

这次疫情,确实引发了对全球供应链的进一步思索,比如一个国家在某些产业领域过度依赖别国,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但这并不是逆全球化,而是打着逆全球化的名义,在做供应链里相对更安全的一种布置而已。这种行为未来也一定会继续发生,某些关键产业链,比如中国的半导体,就过度依赖美国,那么到贸易摩擦的时候,这就是“卡脖子”的刺,必然就会在供应链里加强薄弱环节的布局,合理配置供应链,以免受制于人,但这和逆全球化是两回事。

至于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潜在风险,我觉得不要把中美贸易摩擦仅仅当作经济因素来看待,中美贸易摩擦是二战以后,全球地缘政治70多年来最大的调整因素之一。所以中美之间的矛盾,会是相当长期的事情,不要期待短期就能消失。但是,即使有些摩擦无法避免,但最终还是必须遵循最朴实的经济规律。这次疫情过后,相对而言,中国制造业供应链长期形成的潜力和能力有可能越来越被认可,甚至可能是受益的。

《红周刊》:当前A股整体估值已经处于历史的底部区间,其中破净股占比也已达到11.61%,逼近2018年年底的水平。但数据同时显示,沪深两市的成交量在频创新低,至4月13日,成交额额仅4989.20亿元,再创A股2020年以来的新低。市场有观点认为,目前下跌的空间不大,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吗?您的具体操作是怎样的?

上海恒复投资总经理、投资总监刘强:作为深度的价值投资的践行者,我们对资本市场是敬畏的,也不太会尝试去预测市场的走势,但我们会基于基本面去分析资本市场未来的运行态势。对中国市场而言,我认为有三点非常重要。一是,长期投资机会非常确定,尽管现在面临一些中短期的问题,但是长期经济基本面的向好都会是股市及资本市场乐观预期的坚强后盾。二是从估值的角度看,A股处在历史估值的低分位上,也处在全球的估值洼地。第三,从资产配置角度看,国内而言,存在由过去过度配置房地产转向更多倾向股市的趋势,而全球市场而言,目前没有哪个地方能够像中国这样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基于此,从基本面的角度看,A股大幅下跌的空间并不大。 但是,市场有时候并不依赖基本面,人都是情绪性动物,悲观的时候,市场杀的很凶,也不排除。但我们对此并不担心,看起来是“危”,但也有可能转化为“机”,只要持有优质的标的,与优秀企业共同成长,是存在长期机会的。

《红周刊》:现在投资者面临两难困境,如果手里握有太多的现金,会遭遇贬值风险;如果置换为资产,又可能为资产泡沫买单。投资者应该持有什么资产呢,现金和资产的比例多大合适呢?

上海恒复投资总经理、投资总监刘强:这个问题其实应该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个人的风险偏好,因此需要因人而异。如果是高度风险厌恶的人,那么像现在这种存在风险的情况下,那就应该持有更多现金,如果风险偏好大,现在有不少好公司也落入了好的买入区间,那就应该更多配置资产。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肯定是去持有优质的、确定性的,能够长期给股东带来盈利的资产。另外,从长期来看,持有现金并不一定安全,也可能是更危险的资产。

《红周刊》: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来看,我们遇到了比前几年更多的不确定性,资产价格也普遍较高,同时我们能够获得的预期回报率也较低,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冒险而又回报率较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您投资的着眼点是什么?预期回报是否调低了?

上海恒复投资总经理、投资总监刘强:投资回报率跟公司实际的回报率是有关系的,比如我们以20倍的PE买入一家公司,假定盈利不增长的情况下,投资的回报率就是实业的回报率,也就是5%。如果整体经济面临压力,实业的盈利能力就会比正常情况下降一些。就当下的疫情来看,从短期角度看,确实会导致实业回报率下降,但它毕竟是长周期里相对短期的事件,对长期回报的影响又是有限的。另外,假如实业回报率不变,估值也不变,那么买入价格也会决定回报率,现在如果以更低的价格买入,从实业角度看,投资回报率不一定下降。

《红周刊》:在进攻和防守之间怎样取得平衡?损失资金的风险和错失机会的风险,消除任何一个就会让你完全暴露在另一个风险敞口下,您是怎么平衡这两种风险的?

上海恒复投资总经理、投资总监刘强:对于我们来说,回避风险肯定是第一位的,所以在做投资时,如果本金有风险,投资就不要做。也就是需要在回避本金有风险的情况下,追求确定性的回报。对于我们来讲,这不是平衡,而是准则。要做到这点很难,所以当股票价格逆向性特征非常明显的时候,需要抓住机会,别人恐惧时,要贪婪一点,别人贪婪时,要更恐惧。能够果断去买,基于对公司的长期经营前景或竞争能力有深切的认知,具有超过常人的商业洞察力,深刻理解“价值”这两个字,而且不受市场情绪的干扰。

《红周刊》:最后,您最想给投资者的建议是什么?

上海恒复投资总经理、投资总监刘强:这次疫情让我们对市场更加敬畏,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远远超出预期和以往的认知,正如巴菲特所说的“活久见”。那么,我想对投资者说的一句话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去找到那些真正值得信赖的专业投资机构,让他们来管理资产,会比个人投资更有优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