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多家媒体发布信息,央行数字货币(DCEP)已经在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内部测试,DCEP钱包首次出现在人们眼中。
▲内测流传图
由此,历时7年发展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正式进入倒计时,尽管备受争议,技术创新的洪流依然将数字货币推上了时代的赛点。 早在2014年,当时的行长周小川就提出过“做中国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想法。
DCEP首批试点机构将包括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和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其试点场景包括交通、教育、医疗、消费等,触达C端用户。 除四大行外,阿里和腾讯也将参与测试,其中试点地区包括苏州、雄安、成都、深圳。
DCEP: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
DCEP是由我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对它的定位是纸钞的替代。从定义上来说,DCEP是一种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价值特征”的意思是指无需账户就能实现价值转移,就像我们平时使用现金那样,不需要账户的存在。 所以如果有人问你DCEP是什么,只要告诉他:DCEP就是用于支付的数字化现金。
如此一来,DCEP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又有何区别呢?
第一,DCEP是现金的替代,是法币,任何人都不能拒绝接受。微信和支付宝虽然在今天使用很普遍,但并非任何地方都能使用二者进行支付。
第二,DCEP直接以央行货币进行结算,纳入央行的债务体系并受到保护。而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时,是以商业银行存款进行结算,是存在破产风险的(可能性极低)。
第三,DCEP能够实现“双离线支付”,使用DCEP进行支付并不需要网络,只要有电就行。而对于微信和支付宝来说,别提在地震、台风等极端情况下,即使只是信号不好,都没办法正常支付。
第四,DCEP在支付时无需账户,因此在合法和监管的前提下,能够满足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而支付宝和微信由于在实名认证和关联银行账户上的必要,很难实现支付的匿名。
DCEP如何投放、获得和使用?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DCEP大概率会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数字钱包APP中。 商业银行在央行开户全额缴纳准备金,央行再向其发放数字货币;个人和企业只需要下载一个APP,注册后使用银行卡兑换DCEP就能进行支付,并且兑换和支付无需任何手续费。
整个过程其实和现金差别不大,只是从具有实体的纸钞换成了数字货币。 至于未来DCEP的载体会是专门的钱包APP,还是内嵌在商业银行现有APP、或微信和支付宝中的一个功能模块,还有待确定。
对日常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并不会有颠覆性的使用体验,因为我们早已大幅度脱离现金交易而熟悉了电子支付(支付宝、微信),可能带来的变化在于未来可能会出现离线交易(区别于微信、支付宝)。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不用绑定银行账户,市民将告别手持一大堆银行卡的历史。 同时伴随人民币的国际化,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被全世界所接纳,这一点是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做不到的,到那时候出国就不需要再换算外汇,直接用DCEP即可。
发行数字货币会引发通货膨胀吗?
数字货币等价替换流通中的货币,不会让钱贬值。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从数字化货币替代流通中的纸钞和硬币入手,假设现在流通的货币是100元,央行数字货币将等价替换掉这100元。 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也就是说,发行时,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此外,考虑到前期数字货币仅限于试点,短期内不会大量发行和全面推广,货币流通速度也将保持正常水平。
目前数字货币仍然在指定城市进行小规模的测试,但据专家分析,在今后的2到3年里,市面上流通的现金,可能会有30%到50%实现数字化。
我们需要认识到,DCEP是保护人民币主权和国际地位的重要一步。那些在技术上落后的货币,其地位最终会受到威胁。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用技术先发制人地来保护人民币。 DCEP、Libra(Facebook发布的数字货币)等数字货币,目前都在威胁着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DCEP不仅仅是保护人民币,也为全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