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命周期视角 多数行业进入供给侧逻辑

产业生命周期视角 多数行业进入供给侧逻辑

来源:长江证券 策略团队

报告要点

过去,行业比较研究往往基于需求侧的框架进行分析,自上而下地判断投资趋势、产业链驱动因素等。2015年后,伴随着供给侧对产业的影响权重逐步提升,单纯以需求侧驱动的分析思路来寻找机会或规避风险,其准确性已逐渐降低。如何同时结合供给与需求做横向比较,本篇报告尝试引入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需求侧对行业比较的影响下降,多数行业进入供给侧逻辑

大开大合的板块轮动已成过去时。2015年前,投资驱动下的经济发展、互联网繁荣下的消费红利,使大部分行业需求侧的波动完全掩盖了供给侧的变化,即行业总量波动的影响远强于产业内部结构分化的力量。2015年后,经济增长从总量转向结构,投资、消费增速中枢下行,需求侧的影响权重下降。而同时,政策助力叠加实体再投资收益率的下行,加剧了产业洗牌,供给侧影响提升。

市场表现印证了上述分析:2015年前板块轮动的现象突出,2015年后细分领域差异化显现。2015年后,经济增长中枢下行,但顺周期板块(材料、工业)中,不少具有强周期特征的细分行业产生了明显的超额收益。而同一时期,消费板块(可选、日常)的互联网红利期结束,供给侧对消费行业的影响权重提升,数据显示,已有超过一半的细分行业,其行业比较逻辑切换至供给侧为主。

从跟踪需求到供需结合,利用产业生命周期,把握格局改善行业

供给侧对多数行业的影响权重提升,意味着进行行业比较时,需要分析其内部竞争格局的变化。当一个行业的供求关系开始趋于稳定,且伴随着供给释放的难度提升,那么这些行业的投资机会便无法再单纯从传统需求侧分析框架入手,因为此时产业链驱动因子在当下经济及市场环境下,或带来较大的判断偏差。

结合供给侧分析,通过产业生命周期的刻画对行业进行横向比较。从公司的“营业收入”及“资本开支”两个指标入手,勾勒细分行业当下的供需情况。我们将114个细分行业按指标阈值归类至六类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成长赛道、由成长到洗牌、洗牌早期、出清末期、龙头进阶以及稳态成熟)。右侧关注“成长赛道期”及“龙头进阶期”行业,左侧关注“行业洗牌期”及“出清末期”行业。

未来数年,重视工业品、消费品中供给侧权重提升带来的机会

未来数年,供给侧对不少工业品、消费品的影响或将超过需求侧,需重视细分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结合对细分行业周期属性的定量测算,我们发现较多工业品和消费品已走出需求侧驱动下的“成长赛道期”,供给侧的影响将持续提升。

风险提示:

1. 经济增速超预期下滑;

2. 产业政策出现大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