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周前开始,吉姆·迪甘吉和他太太凯蒂(Jim and Katie DiGangi)就不得不每天倒掉多达2万加仑(约79吨)的牛奶了。
CNN报道称,迪甘吉夫妇是威斯康星州的牧场主,白白倒掉牛奶这种事情他们也是第一次遇到。凯蒂感叹,这种做法“简直是毁灭性的”,“这对我们的家庭是巨大的挑战”。
类似迪甘吉夫妇的这种情况,近期在奶农当中并不少见。他们不得不这么做,是因为来自学校、餐厅和其他食品服务提供商的订单都大幅缩减,因为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和封锁令的缘故,这些老客户们现在大多都被迫关门停业了。
这种突然的变化之下,全美范围的奶农都遭受到了牛奶过剩的折磨。结果就是,据全国最大的合作社美国乳农公司(Dairy Farmers of America)估计,目前奶农们每天都要倒掉270万到370万加仑(1063万到1457万吨)的牛奶。可是,奶农又不可能让奶牛停止产奶。
全国牛奶生产者联合会(National Milk Producers Federation)负责沟通的高级副总裁阿兰·比耶加(Alan Bjerga)解释道:“牛奶就好像每天都必须去收割的庄稼。当奶牛开始进入产奶期,你是没办法随时让它开始和停止产奶的。因此,要对危机做出迅速反应实在是太难了。”
倾倒牛奶绝不仅仅是奶农的灾难。要知道,在这些牛奶白白倒掉的同时,依然有不少美国人填不饱肚皮,或者是因为商店断货和限购而无法买到足够量的牛奶。这样的一幕无疑令人心碎。
倾倒牛奶其实正是供应链发生重大断裂的一个最鲜活的例子——原本顺畅运转的系统因为疫情和防疫努力而骤然崩溃,使得食品无法去往应该的目的地。
从航空到零售,若干个不同的行业都成为了疫情的重灾区,而乳品业绝对是其中痛楚最剧烈者之一。
事实上,早在疫情袭来之前,美国的奶农和乳品加工厂,处境就都已经颇为挣扎了。眼下的供应链骤然断裂,无疑只能使得他们的日子更加难过。他们的供应链是刚性的,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奶农还是加工厂,都是一样难以进行足够快的切换来避免损失和浪费。
没有谁愿意白白倒掉牛奶,但是现在大家也别无选择,他们唯有这样做——再加上其他的努力——才能确保奶农可以渡过难关,确保美国人未来的餐桌上依然有足够多的牛奶、奶酪、黄油和冰淇淋。
本以为苦尽甘来
其实,就算没有当下的疫情,奶农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直到去年下半年,牛奶和乳制品价格才开始逐步走高,而在之前长达四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价格的涨涨跌跌虽然说是正常现象,但是2015年到2019年的那段日子,对于奶农而言确实格外难熬,中间还发生了外国政府2018年对美国商品课以报复性关税的变故,让局面雪上加霜。
吉姆介绍道:“我们之前经历了一场全行业的牛奶价格危机。到了2020年,局面才透出一点曙光,今年本该是我们的反弹之年的。”
虽然价格已经开始回暖,但是这四年的经历已经重创了整个行业。在美国疫情大爆发之前,许多奶农的财务状况都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另外一位威斯康星州奶农、同时也是Foremost Farms USA合作社董事的戴夫·凯尔(Dave Kyle)坦言:“为了让自己的生意坚持下来,大家已经搭上了很大一部分家底。”
想说减产不容易
凯尔在目睹着需求跌落悬崖时,曾经在3月中旬呼吁合作社成员减产,但是他听到的是一片反对之声。“他们都说:‘我们做不到。如果减产,我们甚至就要活不下去了。’”
奶农之所以选择让奶牛继续产奶,除了财务方面的担心之外,也确实有一些现实层面的原因。奶农确实可以通过减少每头牛的产奶数量,甚至杀掉一部分奶牛来减产,可是,这也就意味着牛奶总产量的降低,而未来完全可能因此发生供应短缺。此外,现在危机还在很早期的阶段,需求波动十分剧烈,奶农们也根本不可能看清局面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大家之所以要继续保持现在的奶牛存栏量,就是害怕几个月之后,需求会再度上扬,而我们却无法获得足够的牛奶了——这就是倾倒牛奶背后的根本逻辑。”明尼苏达大学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马丁·博西奇(Marin Bozic)解释道,“这是一幅令人悲伤的画面,但是只要危机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这其实正是最佳解决方案。”
美国乳农公司运营理事会主席丹尼斯·罗登鲍(Dennis Rodenbaugh)也承认,倾倒已经是奶农们山穷水尽的最后选择,但是“这是成本最低的选项,至少短期内是如此”。不少乳制品厂也是由奶农或者合作社拥有的,理论上说来,牛奶完全可以做成奶酪和黄油之类储存起来,但事实上,这样的选择反而成本更高。
加工处理的瓶颈
事实就是,需要面对当前这巨大不确定性的也不单单是奶农,加工厂也不能独善其身。
不同的乳品加工厂,具体的工作和生意也不一样。比如,有些主要从事液体产品的加工,而另外一些则是制作奶酪、黄油和冰淇淋等。有些为学校、咖啡厅和餐厅等工作,而另外一些则是面向大消费品公司和零售商。
加工厂转产的理论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但是那需要时间。
对于全美最大的乳制品加工商之一Borden而言,这种需求的戏剧性变化已经成了一股摧毁性的力量。
公司首席执行官托尼·萨尔山姆(Tony Sarsam)表示:“我们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都是供应学校或餐厅的。”
“我们一直致力于发展学校牛奶供应业务,以及相应的供应系统。”他介绍说,可是,到了3月中旬,“我们这些生意几乎是一夜间就消失殆尽。”
伴随越来越多消费者囤积食物,以及更多在家做饭,零售需求倒是迅速窜升了。可是,正如萨尔山姆所说,转向是“非常麻烦的事情”。Borden现在已经改造了许多生产线,开始大力发展面对杂货店的业务,可是这方面的努力依然无法抵消他们遭受的严重损失。他们的牛奶处理数量下滑了大约25%。虽然公司已经在免费向需要的让派发牛奶了,但是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下的产销缺口麻烦。
Borden已经向食物银行、无家可归者庇护所和其他慈善机构捐赠了超过70万份牛奶。然而,这些地方的需求也是有上限的,储存和派发能力决定了他们也不可能永无止境地接受捐赠。
需求下跌如此严重,Borden当然也没有道理再像过去那样从奶农那里大量收购牛奶。
和奶农们一样,加工厂的日子在疫情来袭前就已经颇不好过了。Borden已经于今年1月申请了破产保护,理由是他们已经负担不起公司的债务及养老金义务了。产能受到局限,财务状况糟糕,这些就意味着Borden这样的加工厂完全没有能力再吞下多少牛奶了。
未来的路通向何方
其实,从上游到下游,大家都在绞尽脑汁,想要找出好办法来避免造成更大的浪费,避免让行业受到更大的损害。
全国牛奶生产者联合会和国际乳制品协会(International Dairy Foods Association)估计,目前美国牛奶供给至少比需求高出了10%,他们已经请求农业部介入,以财务政策鼓励奶农至少在六个月内做出相应的减产。他们还请求农业部提供补贴,帮助奶农负担至少三个月的牛奶废弃成本。
这些行业组织还呼吁美国政府采购乳制品来捐给食物银行,这样既可以为真正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又可以防止需求进一步缩水。
如果各种措施到位,局面就可以逐渐稳定下来,让倾倒现象减少。
美国乳农公司的罗登鲍说,他们的合作社目前正在与各大食品品牌接洽,希望他们能够更多使用牛奶产品,比如推出奶酪含量更高的比萨饼。
“目前,我们还有不少消费者是被关了家里,他们都觉得生活枯燥乏味。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给他们添加一点味道呢?”
一家比萨饼公司能够使用更多奶酪,就可以为那些过剩的牛奶找一个新的去处。
除此之外,“我们还请求所有的食品提供商帮忙想一想他们是否还有增加进货的余地.比如,向每一份汉堡、每一份塔可饼、每一份三明治都多加入一点奶酪。这样,牛奶的利用率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Stonyvale Farm首席财务官特拉维斯·福格勒(Travis Fogler)希望更多待在家中能够帮助消费者恢复一些曾经的习惯,或者培养起新的爱好,比如自己做烘焙。
“我想,在另外一面总是有些光明的。当人们的更多时间必须和家人一起度过,重新开始一起吃早餐、喝牛奶,这某种程度上其实我们这个行业所愿意看到的,因为也许,这些习惯就会持续下去,我们最终将看到需求的增长。”他表示,“我们现在正在根据新常态进行调整,同时希望牛奶可以更深度地进入大家的生活,再度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