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澎湃新闻报道称贵州王先生向其反映,自用的iPhone XS Max因意外掉进浴缸后进水,随即面容ID失效,前往苹果商店进行维修被告知需要花费4800元。王先生认为,苹果广告宣传该机可“支持2米防水”,而仅仅掉进浴缸迅速捞出就出现故障,与广告宣传不符。据悉,律师表示苹果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涉嫌虚假广告。
用户投诉iPhone“抗水”功能
据苹果官网显示,iPhone XS Max支持IP68防护级别,在最深2米水深可停留30分钟;iPhone 11 Pro则为3最深4米水深停留30分钟。然而,自苹果手机支持防水功能后,全球已出现多起意外进水而无法免费保修的案例,苹果随后也修改措辞,将“防水”改为“抗水”。
目前,iPhone XS系列已经在苹果官网下线,我们来参考一下iPhone 11 Pro关于防水的说明。官网页面中,专门针对防水功能设置专门分页,宣称“水花?小意思。”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该手机不怕水的错觉。
然而,页面底部一行小字注释道: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可防溅、抗水、防尘,在受控实验室条件下经测试,其效果在 IEC 60529标准下达到IP68 级别 (在最深 4 米的水下停留时间最长可达 30 分钟)。防溅、抗水、防尘功能并非永久有效,防护性能可能会因日常磨损而下降。请勿为潮湿状态下的 iPhone 充电;请参阅使用手册了解清洁和干燥说明。由于浸入液体而导致的损坏不在保修范围之内。
这则声明的意思是:即便用户刚刚购买的iPhone 11 Pro可以抗水,但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产生的磨损会影响抗水性能,并且进液后无法免费维修。但显然,虽然苹果的做法从法律上规避了风险,但消费者并没有获得有效的知情途径。
抗水不防水的套路
事实上,这种“抗水不防水”、“进水不保修”的营销策略广泛存在于手机行业,苹果、三星、华为等厂商无一幸免。此前,有网友反映支持IP68抗水的华为Mate 30 Pro、P30 Pro等机型意外进水后无法保修,需要花费数千元维修。其实,华为在免责声明中也标注了“防溅、抗水”、“实验室”、“无流动清水”等必要条件,消费者投诉无门。
华为Mate 30 Pro进水
据悉,最初提供手机IP防护级别的手机厂商如索尼,由于频繁出现用户故意在大海、游泳池中使用手机、导致手机进水并免费维修后不堪重负,随即改变了手机维修策略。一方面,仅有包裹着厚厚橡胶的军工级手机才可能真正实现防水,但此类手机无法进入消费领域;另一方面,手机厂商应该在宣传抗水功能时更收敛一些,不要再因为过度宣传砸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