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跌越买 机构资金“暗战”ETF

最近一个月,北上资金、社保、保险、银行配置型资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涌入,使ETF份额猛增。业内人士表示,机构资金借道ETF抄底“轻车熟路”,是熊市中后期的典型特征。同时,股票ETF基金的份额有望成为今年公募基金中最具规模增长潜力的基金,几家大型公司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ETF规模增长提速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全市场140余只股票型ETF份额为2080.64亿份,最近一个月增加739.89亿份。最新资产规模则为3086.83亿元。同时,今年以来,股票型ETF累计净流入1251亿份,规模增长呈明显加速之势。

在近一个月份额增长最多的ETF中,华安创业板50ETF以68.09亿份成为净流入最多的ETF基金,易方达创业板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均增长超30亿份,南方中证500ETF、华夏上证50ETF增长近20亿份,排名前五位。

而在今年以来规模增长最多的ETF中,华安创业板50ETF以212.75亿份同样高居榜首,易方达创业板ETF新增128.26亿份,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新增量都超过或接近50亿份。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表示,2018年前9个月,股市震荡下跌,但指数股票型基金却逆势取得资产与份额的双丰收。指数股票型基金资产增长11.08%,份额增长19.46%。今年1-9月,股票ETF资产增长26.81%,但份额规模却增长59.89%。10月份股票ETF更是出现爆炸性增量,预计全年股票ETF基金的份额有望成为公募基金中最具规模增长潜力的基金。

某大型基金公司指数投资部总监称,从数据分析可知,新增的资金来源包括北上资金、社保、汇金、保险资金以及银行配置型资金在资管新规下的投资等。相比起主动选股,买入完全复制指数的ETF的投研成本更小,更易跟上市场走势,并且ETF费率也低,对于大体量资金而言,ETF更容易成为他们的配置型工具。

同时,和以往绝大部分由机构在场内买入的情形不同,个人投资者买入ETF的比例在增加。根据2017年年报和2018年半年报,2018上半年个人投资者持有前十大ETF的总份额是253亿份,较2017年底增长131亿份。

大型公司优势明显

某大型基金公司指数投资部总监称,ETF规模短期骤增是熊市中后期的典型特征,历史数据显示,以前每次到熊市中后期,都会有机构资金抄底ETF,等到牛市初期,指数基金又会被赎回,牛市中后期又会有明显买入。尤其当特定板块跌到市场公认的“估值底”,资金借道ETF的意愿就比较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资金涌入的都是大型公司的ETF产品。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金融工程部总监表示,在这场越跌越买的ETF“暗战”中,只有大型公司能从中受益。因为ETF完全复制指数,很难做出超额收益,因此管理ETF更像是个技术活,基金规模大则代表流动性好,公司布局早则意味着其业务系统的稳定性、人员熟悉程度,运维的安全性等各个方面已经经受住时间考验。

上述大型基金公司的指数投资部总监也表示,ETF市场非常看重流动性,流动性又和过去的规模有关。在头部公司都完成布局以后,国内鲜少有能弯道超车的案例,国外也很少。

华安创业板50ETF是今年的“黑马”,从年初的2.8亿份到截至11月8日的215.6亿份,份额增长77倍。业内人士认为,这只基金的爆发离不开公司营销团队在对机构投资者路演中不断输入“创蓝筹”的理念,加上市场“配合”,机构投资者在屡次寻底过程中又希望找到相对安全的标的,创业板50ETF成为较好配置标的。当然,机构越跌越买的逆势布局思路,也成就了这只基金规模的猛增。

上述大型基金公司金融工程部总监称,2013年以来,场内投资人数量增加了3-4倍,场外持有人数量增加近20倍。场内主要是机构“玩家”,他们数量少但持有的资金体量大,且比较认大型公司的ETF产品。当然,目前也有一些ETF,在传统大公募没有完全占领市场的特色领域进行一些布局。

在场外市场,一方面可以发行部分风格强烈的行业指数或风格明显的指数基金,供机构的配置资金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发挥渠道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个人投资者关注这片新蓝海,但关键是如何培育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记者 徐文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