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消消乐"冲刺IPO 数亿现金流入去向不明

(原标题:“开心消消乐”冲刺IPO,数亿元现金流入去向不明)

你玩过手机游戏《开心消消乐》吗?这个被乐元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乐元素”)称作“国民游戏”的产品,是乐元素研发和运营的主要产品之一,是其营业收入的“中流砥柱”。

做为一家主要从事移动网络游戏的研发及运营的企业,乐元素的游戏产品除了比较出名的《开心消消乐》之外,还有《开心水族箱》、《Ensemble Stars!》、《Merc Storia》等。在此次IPO申报中,乐元素拟发行不超过4250万股A股,并计划将募集资金中的14亿元用于“现有游戏升级及新游戏开发项目”。

对于乐元素所披露的招股书,《红周刊》记者发现,虽然其报告期内(2014年~2016年及2017年1季度)的营业收入有较快增长,但是梳理其财务数据间的勾稽关系,依然可以发现公司的货币资金、营业收入和采购数据间存在一定的异常,这些勾稽关系上的异常直指该公司财报数据很可能有造假的嫌疑。

《开心消消乐》“家长”是否真的有钱?

招股书披露,乐元素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自研游戏产品。2016年全年收入创新高,达到18.49亿元。其中,收入占比最高的一款游戏就是《开心消消乐》,这是乐元素大家庭里“最能赚钱”的孩子。

报告期内(2014年~2017年一季度),仅《开心消消乐(移动版)》一款游戏就取得了1.29亿元、6.51亿元、11.44亿元和3.82亿元的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21.41%、58.20%、61.88%和64.23%。有了这个能赚钱的孩子,虽然比不上“百亿元”大户豪门,但是这也可以让《开心消消乐》家长乐元素笑得乐开花。不过,从乐元素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和“员工平均工资”两项数据上的异常表现看,不由又让人怀疑,乐元素是否真的有钱?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乐元素报告期内各期末“货币资金”分别达到了3.39亿元、7.25亿元、11.68亿元和11.78亿元。这么多的钱,即使什么都不干,仅放在银行账户里就能收到很可观的利息收入,更别说拿出去做些理财投资。以最低的银行活期存款0.3%年利率计算,报告期内公司利息收入至少有101.77万元、217.47万元、350.45万元和88.34万元。

可令人奇怪的是,乐元素“财务费用”项目却显示,报告期内的利息收入分别只有62.42万元、49.56万元、698.05万元和133.33万元。很明显,2014年和2015年的利息收入远低于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计算的利息,只相当于活期利息的61.33%和22.79%。更让人奇怪的是,2016年和2017年1季度的利息收入竟然又远高于活期存款利息收入。这样的异常情况又是什么导致的呢?

当然,年末的货币资金并不能代表全年(或整个季度)的水平,但是,根据招股书中游戏运营的数据看,其货币资金的持有数量在年度内应该是没有较大的波动。报告期内,游戏运营收入均占运营收入的97%以上。各游戏产品中,以收入占比很大的《开心消消乐(移动版)》为例,月均付费账户数从2014年年初的1.46万户增加到2015年年底的538.32万户,而2016年之后保持稳定。同时,月均ARPPU值(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从2014年最低的14.64元一路往上增加,到2015年年中之后基本保持在20元左右。这两项正是营业收入的最主要指标。由此可见,与营收同步的资金流入应该在各个月份都没有较大波动。推及乐元素其他游戏产品,大致类似。

此外,“合并现金流量表”显示,2014年和2015年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进与流出都较少,就算2015年“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有2.42亿元,“投资支付的现金”有2.6亿元,对于该年度11.19亿元的营业收入和7.25亿元货币资金年末持有量来说,这项支出也难以使得该年利息收入只相当于活期利息的22.79%。

既然公司整体上资金流动比较平稳,而账上又有那么多钱,为什么利息收入却如此反复无常?乐元素账面上的货币资金金额是真实的吗?

现金流乱象

招股书显示,乐元素在报告期内营业收入有大幅增长,2017年1季度营业收入高达5.95亿元,几乎与2014年全年营业收入6.02亿元相当,而2015年和2016年也分别取得了11.19亿元和18.49亿元的营业收入。《红周刊》记者在梳理各期财务报表中相关数据勾稽关系时,发现该公司2015年、2016年含税营收与现金流之间均存在超过亿元的大额差异。

报告期内,2015年乐元素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十亿大关,达11.19亿元(如表2)。如果按软件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3%计算(保守估计),含税营业收入为11.53亿元,这比同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的12.42亿元要少0.89亿元。也就是说,假设该年度的营业收入全部收到现金,则公司还存在0.89亿元的现金流入。按财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这意味着将有相应金额的应收账款因收现而减少,或者有相应金额的预收款项增加。

招股书披露,乐元素在报告期内几乎没有预收款项,仅2014年有预收款项168.54万元。2015年年末,公司应收账款2.38亿元,相比上年年末的2.14亿元不但没有出现减少,相反还增加了0.24亿元。结合前面存在的0.89亿元数值差,则含税营业收入与现金流以及负债之间的差额上升至1.13亿元,这意味着公司仍有超过亿元的现金流入不知去向。

2016年也有类似情况出现。2016年含税营业收入为19.05亿元,而同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0.21亿元,两者相比,“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要比含税营业收入多出1.16亿元。按理说,这一年也会因为收现差额的存在使得应收账款出现减少才对。

可实际上,2016年年末的应收账款有3.13亿元,相比上年的2.38亿元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0.75亿元。如此一来,使得含税营业收入与现金流和负债之间的差额提升至1.91亿元。也就是说,这一年也同样存在接近2亿元的现金流入不知去向。

2017年1季度情况与上述两年稍有不同,金额差距并没有前述两年明显。2017年一季度,乐元素含税营业收入达6.12亿元,相比同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5.946亿元要多出0.177亿元。如果不考虑增值税因素,其营收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几乎相等。理论上,该季度应收账款应该只会出现少量增加,而不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可事实上,2017年1季度末应收账款为3.79亿元,相比于上年的3.13亿元,增加了0.66亿元。这个增加额远比前述理论上应该增加的0.177亿元要多得多。由此,仅一个季度含税营业收入与现金流和负债之间就出现了0.485亿元的差额。

综上所述,乐元素在报告期内连续两年合计超过3亿元现金流入不知去向,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大额采购“看不见、摸不着”

乐元素主要采购为联运服务、支付服务、广告等服务,与大幅增长的营业收入相对应,在报告期各年度的采购金额也出现了大幅增长。但是,对比“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预付款项”可以发现,各年度有数亿元的采购既没有“付钱”形成现金流出,也没有“欠账”使得应付账款(债务)增加。

招股书披露,2014年至2017年1季度的采购总额分别为20972.17万元、35288.24万元、64472.09万元和21473.70万元。由于采购内容主要是服务,因此,这里暂考虑6%的增值税影响。那么,报告期内的含税采购总额应该为22230.50万元、37405.53万元、68340.42万元和22762.12万元。

进一步看(表3),最近的2017年1季度含税采购总额为22762.12万元,相比同期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的8909.39万元,含税采购要多出13852.73万元。这意味着这部分差额将会在负债表中产生相同金额的应付账款增加或预付款项减少。

不过,1季度期末应付账款17287.19万元比上年年末13073.89万元仅增加了4213.30万元,而预付款项2593.28万元比上年年末的2452.25万元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41.02万元。综合核算下来,公司仍存在9780.46万元含税采购既没有付现而使得现金流出,也没有形成应付账款等新增债务。

相较2017年一季度,2016年的差异更为明显。2016年含税采购总额为68340.42万元,相比同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33352.85万元,采购金额多出了34987.57万元。按财务数据间的勾稽关系,这必然会有相应应付账款增加或预付款项减少与之对应。

可实际上,2016年年末的应付账款只有13073.89万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0116.56万元数值,增加金额为2957.33万元。与此同时,预付款项2452.25万元也比上年年末的3586.42万元只减少了1134.17万元。一增一减后,可以发现公司仍存在30896.07万元的含税采购总额既没有现金流出作为基础,也没有形成相应金额的新增负债,就像空中楼阁般赫然悬空。

在得知2016年和2017年1季度的采购数据均存在很大的差异之后,如果再告诉您,该公司2015年采购数据也存在重大问题,似乎就不觉得奇怪了。2015年的含税采购总额为37405.53万元,相比同期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17459.86万元,采购多出19945.67万元。按财务数据间的勾稽关系,理论上应付账款会增加两个亿,或者预付款项会减少两个亿,抑或两者综合起来而得到这个数。

可实际上如《红周刊》记者所料,其2015年年末应付账款10116.56万元,仅比上年年末的6723.93万元增加了3392.63万元,远远少于两亿元的差额。与此同时,3586.42万元预付款项相比上年年末的608.80万元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977.62万元。如此情况的出现,导致公司有19530.66万元的采购得不到现金流出量和新增应付账款(负债增加额)的支持。

连续3期财报都出现数亿元的采购无法得到相关数据的支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巨额差异对于一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都很少的“轻资产”型公司来说,怎么说都应该属于重大财务数据异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