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学者|AI企业“出海”背后:中国已经走向技术与市场驱动的国际创业阶段

刚刚落幕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百模大战”,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披露的数据,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数量全球占比36%。公开资料显示,科大讯飞、字节跳动、百度等头部大厂积极“出海”,面向海外市场推动基于AI的产品落地。

“在垂直场景内,大模型创造的价值更明显,多模态对算力要求没有那么高,能发挥我们的数据优势。现有数据场景下,能搞出好的、挣钱的模型,就可以复制到其他国家。”近日,“北大光华学者沙龙”第3期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唐遥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路江涌看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从点到线、从面到体的演变,从自主技术和国内市场主导的国内循环,走向由全球技术和全球市场构成的国际循环已是大势所趋。“出海”是企业发展阶段中必须面临的选择和考题,“不可能一直待在摇篮里”,中国已经走向技术与市场驱动的国际创业阶段。

“出海”企业的课题:四种距离与四种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沙龙中,唐遥介绍,当前中国企业“出海”主要有产品出海(出口)、产能出海(对外直接投资)以及知识产权出海(特许经营和许可证贸易)三种模式。

然而,“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企业面临着文化差异、政策环境、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

比起“出海”这个名词,路江涌更愿意用“国际创业”这个表述。创业本就不易,还要出国做,难度就更大。在路江涌看来,当前中国企业出海主要面临四种距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四类挑战——新来者挑战、局外者挑战、弱小者挑战和外来者挑战,而这又是一一对应的。

不过,路江涌表示,新兴市场企业可以利用国际扩张作为跳板来获取战略资源并减少国内的制度和市场限制,他们往往也期望通过国际化来获得技术、品牌和其他关键资源,从而解决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和品牌劣势。

同时,若成功“出海”,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将多维度提升。对此,路江涌分析说:一方面,面对国内市场的经济波动时,企业利用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分布,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从而降低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国际社会和组织网络能更快速地获得市场的实时信息和政策的变动情况,从而更好地作出策略调整,降低经营风险。

“出海”是必选题,“不可能一直待在摇篮里”

中国企业的“出海”是分阶段的,科技是这一波出海的显著标签。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由内而外地塑造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科大讯飞自2023年官宣出海战略,旗下多款消费者产品已在海外上市;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7月6日出席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时表示,AI在海外尤其是小语种国家存在巨大红利。

联想集团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先锋,这波AI浪潮中,公司率先推出AI PC,并主动以AI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联想集团全球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高岚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表示,人工智能对公司的业务模式产生了影响,联想相信,社会将迎来一个混合式人工智能的未来,即公共人工智能、个人人工智能、企业人工智能共存互补并相互促进的未来。

在路江涌看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从点到线、从面到体的演变,从自主技术和国内市场主导的国内循环走向由全球技术和全球市场构成的国际循环已是大势所趋。而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对充足的技术和能力,出海是企业发展阶段中必须面临的选择和考题,“不可能一直待在摇篮里”,中国已经走向技术与市场驱动的国际创业阶段。

路江涌认为:“企业出海也面临着‘黑天鹅’和‘灰犀牛’问题,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和未来发展路径的不连续性。从试错式创新到突破式创新,从延续式创新到分形式创新,这些需要我们不断去总结思考。”

“中国企业早年都是在试错,这些错误对他们也是宝贵财富。比如有的企业成立40年,出海将近30年,曾经的试错和失误培养出了他们的全球视野和格局,经历了突破式的成长,无论是扩张还是转型,甚至将品牌从中低端做到高端,都有了经验和依据,这在当下经济环境中是很宝贵的。”路江涌说。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