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见2024”上市公司苏州研讨会: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背景下,新兴产业如何快速增长?

6月7日下午,以苏州市委金融办为指导单位、苏州市上市公司协会与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主办、主题为“创见未来,新质向上”的“高见2024”上市公司研讨会在苏州隆重召开。

当天的“创见未来 新质向上·增长篇”圆桌对话环节,由北京大学金融校友联合会副秘书长杨威主持,对话嘉宾包括华泰联合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线国际业务部总监洪珮庭,依科赛CEO张昆,东曜药业政府事务及公共关系总监陶建伟以及凌雄科技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吴海瑞,他们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分享了如何借助政策创新实现加速产业发展的独到见解和策略。

这场思想的盛宴汇集了多元化的视角,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启发,共同绘制了一幅新兴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的宏伟蓝图。

“高见2024”上市公司苏州研讨会: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背景下,新兴产业如何快速增长?

“创见未来 新质向上·增长篇”圆桌对话环节,从左至右,依次为主持人北京大学金融校友联合会副秘书长杨威,对话嘉宾华泰联合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线国际业务部总监洪珮庭、依科赛CEO张昆、东曜药业政府事务及公共关系总监陶建伟以及凌雄科技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吴海瑞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如何推动新兴产业实现“指数级”增长?

洪珮庭认为,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相对健全的资本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能够引导资本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拢,还能够增强资本凝聚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从而切实提高整体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洪珮庭强调,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扮演着纽带和桥梁的角色,同时也是加速发展的催化剂。特别是在当前,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包括新的“国九条”在内,全面升级了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这些政策从底层制度上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平台。

有别于传统产业的“线性增长”,新兴产业之所以能实现“指数级增长”,张昆将之归结于三大因素——天时、地利以及人和。

首先,“天时”来自市场的巨大需求。张昆认为,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往往伴随着特别大的市场需求。例如,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部分源于老龄化社会对更高水平医疗服务的渴求。“伴随着老龄化趋势的是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高发,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已难以满足需求,新兴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应运而生。”

其次,“地利”体现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上。张昆强调,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国家“十四五”规划将生物医药列为新兴战略产业,各级政府也早已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例如,苏州在2020年出台了12条扶持政策,提供了包括保险、园区及软硬件投入在内的各种产业配套措施。这些政策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体现了“地利”的作用。

最后,“人和”主要体现在对人才和技术的追求上。张昆指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过去十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吸引了大量海归人才,这些人才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推动了产业的蓬勃发展。苏州作为生物医药产业一大重要聚集地,得益于这些高端人才的回流,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在陶建伟看来,新技术突破和应用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人工智能(AI)在新药开发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如果未来这些领域能够实现突破或大规模推广,将极大地降低药物开发成本,带来行业的颠覆性增长。

其次,陶建伟强调,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也可以推动产业指数性增长。以东曜药业为例,公司在CDMO(医药合同研发机构)方面的优势与生物技术企业的需求相结合,不仅赢得了订单,也帮助生物技术企业节省了厂房和团队建设等资金和时间成本,最终实现药品高质量、高效率开发,达到互利共赢。

最后,陶建伟盛赞苏州医药产业的发展环境。他认为,苏州市,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凭借良好的政策环境,已经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地。具体而言,苏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支持建设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政策措施》(简称“苏州生物医药十二条”),并通过“政策计算器”等数据平台和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网格化服务,确保这些政策能够落地实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还推出研易达、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融资等创新举措。上述这些措施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难题,也吸引了大量优秀企业前来创新创业,最终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

小熊U租母公司凌雄科技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吴海瑞则分享了自己对“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深度思考。吴海瑞认为,企业必须认清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因此需要坚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愿景,并保持发展信心。他认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其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苏州也是一个经济非常活跃的城市,作为长三角的重要城市,其生物制药和高端制造等产业集群,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吴海瑞指出,企业要不断保持创新的引领。企业在不同阶段需要创新商业模式,这是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通过创新,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

最后,吴海瑞也提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他认为,人才引进和人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应不遗余力地引入创新型人才,确保能够应对市场的变化。

新兴产业初期缺乏造血能力,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在圆桌讨论中,张昆还提到,国内的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曾依赖国外技术,很多地方都遇到过不少挑战。然而随着多年来的持续发展,很多国内产业的空白也得以填补。“以细胞培养基为例,这些原料以前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经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成功从0提升到15%。”

另外,张昆还强调了资本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新兴产业初期缺乏造血能力,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他指出,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周期长、风险高,需要长期资金的持续投入。即便在政策环境良好的苏州,许多生物医药企业仍面临生存挑战。因此,他呼吁外部支持尤其是金融市场和民间资本的注入以及政府资本的引导和支持。

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也面临业务转型的过程。对此,陶建伟分享了东曜药业从药品研发型企业转型为CDMO公司的经验,并探讨了这一转型背后的战略思考。

陶建伟首先介绍了东曜药业的差异化定位和前瞻性布局。公司于2010年落户苏州,彼时正值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起步阶段。与当时大多数药企专注于化学药不同,东曜药业将发展重心放在了生物药上,尤其是单抗药品和技术壁垒更高的ADC(抗体偶联药物)药物。陶建伟认为,这些早期布局为后来公司转型CDMO做了很好的铺垫。

2019年—2020年,东曜药业管理层却敏锐地意识到市场形势可能会发生变化,公司随之战略转型为CDMO,这使东曜药业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快速增长。“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我由衷祝愿各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陶建伟说道。

作为中小企业中最具创新潜能的群体,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关键主体。吴海瑞介绍,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凌雄科技创新打造的数字化闭环DaaS(设备即服务)服务模式,主要为企业提供包含设备订阅服务、IT技术订阅服务、设备管理SaaS、设备回收服务等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解决企业在IT设备管理方面面临的一系列痛点:比如因一次性购买IT设备而产生的资金压力,技术支持响应慢,IT设备管理灵活性差及IT设备利用率低等。

近年来,受国家政策持续引导、企业降本增效和数字化转型需求增强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影响,降本增效的DaaS服务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运营的刚需。受益于此,DaaS市场持续保持蓬勃发展之势,预计在2026年将达到千亿规模。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凌雄科技通过数字化升级和业务模式创新,业务运营效率显著提升,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最后,吴海瑞表示,凌雄科技未来将在业内持续先行示范,坚持自主创新、源头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通过提供优质的设备和数字化DaaS解决方案,助力中小企业前行。

封面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排行榜

  • 日排行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