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业务稳步增长,港口冷链、工程物流等新业务渐成气候。近日,中创物流发布的2021年度报告较为亮眼。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度,中创物流实现营业收入124.14亿元,同比增长140.86 %;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7.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9.85%。
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风口财经记者表示,传统主业方面,公司居安思危,借助海运费高涨的窗口期,加大客户挖掘力度,与海尔电器、DHL等大型客户深化合作,对客户的服务内容从单一订舱扩展至陆运、仓储等一系列服务,延伸服务半径,从一个港口增加至多个港口联动。新的业务板块冷链物流和工程物流等新业绩增长点,目前进入快速发展期,2022年起有望加速释放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聚焦数字化在物流场景的应用,加速推进物流智慧化转型,2021年,在智慧冷链平台建设、场站系统迭代升级、货代系统流程优化等领域取得进展。
港口物流业务稳步增长
中创物流主营综合性现代物流业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国际航运聚集性不断增强,集装箱班轮公司通过收购兼并从过去的80多家到现在的十几家。据统计,2021年全球前十大集装箱船舶经营人占据了83.50%的市场份额。
2021年全球经济保持复苏,我国因高效的防疫政策持续引领全球供给,对外贸易量大幅增加, 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 17.37万亿元,增长21.5%。
受疫情影响,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舱位紧张,运价持续高位震荡。公司一方面深化与船公司的合作,为客户争取更多舱位资源,同时,不断延伸服务链条,为客户提供订舱、报关、陆运、堆存、仓储等一站式物流服务,持续带动传统基础业务增量和客户积累,提升盈利能力。
秉承“大货运”的发展思路,中创物流以货运代理业务为龙头,带动场站、船舶代理、沿海运输等板块业务协同发展。
2021年,中创物流先后在宁波、上海、天津、西安等国内主要城市和澳大利亚悉尼成立新的子公司,加速网络布局,深耕货运市场。为提升区域业务标准化服务能力,公司以胶东地区为试点,成立“胶东业务中心”,有机整合烟台、石岛、威海、龙口四地业务,加强货代与沿海运输业务的联动,形成整个胶东地区统一市场、统一销售、共享操作的新局面。
此外,公司加强对大型工厂和直客的开发力度,争取积累更多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据悉诸城东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玫德集团有限公司、威奥轨道(605001.SH)、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麒麟(603586.SH)等出口额较高公司均为公司新拓展的客户。
在跨境物流业务飞速发展的东南亚地区,公司也加大了布局力度。公司表示,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重要的资源出口国,公司出资建造了可满足20万吨级船舶进行海上过驳装卸的“坤甸和谐”轮。该船已于2021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当地正式投入使用。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货运代理板块业务量130.38万TEU,同比下降3.52%;收入为103.29亿元,同比上升184.07%。
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从公司营业收入来看,公司货代业务占比超过70%,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风口财经记者表示,为平滑货代业务周期性对公司的影响,公司布局的智能冷库将陆续投产,工程物流业务增速也将快速增加,在未来一两年内有望加速释放业绩。
目前,公司在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四个主要冻品进口口岸布局建设智能无人立体冷库,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契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指出的冷链物流新形势新格局下的发展方向。
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风口财经记者表示,公司智能冷库颠覆传统冷库人工作业模式,采用AGV穿堂功能区加堆垛机立库区的设计方案,配合自动拆叠托盘机、自动缠膜机及各种激光和传感设备,依托自主研发的CCS中央控制系统,将各个子系统及各种智能设备进行群控群调,无缝衔接,实现库内作业的智能化、线上化、协同化。在疫情形势下,智能冷库全流程无人作业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与货物交叉感染的风险。
据悉,中创物流在天津投建的智能冷链项目已于2022年3月1日正式开仓运营,青岛、上海和宁波地区的冷库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陆续投入运营。
公司布局港口冷链,具备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公司在国内主要港口经营多年,在土地、设施、人才等方面有很多积累,打造港口冷链的成本更低。公司打造的规模化智能无人冷链系统,实现冷链物流仓储环节的数智化、线上化、无人化,可以满足防范新冠疫情消杀需求,客户可以远程可视化操作,竞争优势较大。
为实现公司在冷链领域的领跑优势,公司成功建设了仓内智能操作、内部智能管理、客户智能服务三位一体的中创智慧冷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冷链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趋势明显,行业发展生态不 断完善。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冷链仓储、运输、配送、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龙头企业,不 断延伸采购、分销、信息等供应链服务功能,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十 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同时针对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等行业难题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指导方案,规划提出 打造“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的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工程物流逐风而行
摆脱同质化竞争,跨境物流企业多选择在专业物流领域发力。其中,上市公司海程邦达将精益供应链物流列为公司未来业务经营的重点方向。上市公司中国外运在化工物流和汽车及工业制造行业物流方面建树较多。2021年公司项目大件物流板块根据风电市场发展的趋势,积极介入风电物流,接连中标、签署和行大型风电物流项目,收入实现较大增长。
中创物流表示,公司工程物流板块按照“车、船、码头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依托自有车、船等特种装备,聚焦风电、大型石化等运输难度大,技术壁垒高的运输业务。
据悉,公司是全球龙头风电整机制造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的物流供应商2021年完成 “越南和平5号项目”、“越南富有项目”、“澳洲Esperance项目”等多个国际风电运输项目。
此外,公司通过设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在海阳港布局500吨桅杆吊,不仅提高了桅杆吊的使用效率,节省调运成本,且较租用浮吊设备大幅降低了吊装成本。有了自有吊装设备加持,配合自行式模块运输车SPMT,公司为海阳中集来福士等重型装备生产企业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吊运一体化服务。
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风口财经记者表示,公司在跨境风电运输市场已经占有了较高的份额,国内市场方面,公司正在加大开发力度,争取较高的市场份额,目前订单饱满。
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690万千瓦,同比高增约340%。“十四五”期间,国内风电年均装机有望达到45-60GW,全年海风装机热潮不减。海上风电运输壁垒较高,对运输设备和操作团队 有较高要求,在此细分领域中有实力参与竞争的物流企业较少。
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包括风电物流在内的项目大件物流板块营业收5.86亿元,同比上升156.30%。